導生有話說

張開雙手,讓想法前來擁抱

2020-09-15T22:06:00+08:00

開放地在每個對話中,驗證想要求證的想法 我認為,參加華人領袖一百最該做的是每次都帶著“我的想法這樣對嗎”的自我懷疑與導師碰面。 我是一個希望推動身邊人事物有所進展的人,這裡的人包含了自己、他人和組織。因此會希望自己與朋友都可以一直成長,生活所遇到的問題都可以被解決;對於組織,則是希望能幫助他們解決任何達成目標的過程中所面臨的任何挑戰。也是因為上述對自己和對團隊的期待,過去在大公司擔任危機處理的救難員角色,現在在新創扮演促進成長的解鎖角色,在生活上中則會參加各種分享會、論壇、或學習性組織。 工作表現從來不會對我造成任何困擾,也始終認為自己是個被眷顧的人,不應該有任何煩惱。但工作的這些日子以來,始終有個我以為是微不足道的,但其實是直指核心的問題,以我沒有察覺的方式困擾著我。第一次跟導師碰面,我問出了這個跟工作毫不相干的問題:「人需要熱情嗎?我好像沒有熱情,沒有喜愛的、也沒有討厭的,情緒上也沒有太大的喜怒哀樂。」導師就當時對我的理解,回應到這樣的超脫也許是一種福氣啊!「哦~好像也是欸!」帶著這樣的被認同,後續五次的碰面,我們都圍繞著如何進入一間符合我大多數期待的工作環境進行對談。 我先是因為認同協會的理念加入協會志工,而後報名成為導生,在與導師周周聯繫的頻繁互動中,自私的也想成為互相分享生活的人生朋友。這個期待始終在內心醞釀著,也促使每一次的對談可以更深入的討論我提問的動機、感受、直覺等等,而非僅止於相對之下較表層的行為與現象。當然也影響到不知第幾次,也幾乎是一整年最關鍵的一次碰面。 再次提出與第一次同樣的問題,這一次甚至不是問題,而是評斷:「我沒有熱情,而且我這個人很無聊。」導師說:「問題從來不會消失,只會以不同形式重複出現。」這次我們一起探究問題背後的原因,與之前不同的是我們有更深的信任、有對彼此的欣賞、以及對未來的期待,於是在這一次的碰面中,我們終於找到核心的原因-我用了三分之一的生命隱藏自己的同志角色,換句話說,我有三分之一不屬於真實的我的人生,我少了這三分之一的時間嘗試可能喜歡的事物,也就沒有發展喜好,趨避風險的同時把自己活得很無趣。 從那次以後,我感受到世界並沒有因此支離破碎,人們也沒有對我退避三舍,所有的好不變,所想的壞未發生。當我終於瞭解自己是什麼樣子的人,以真實的自我與人們互動,就漸漸的感受到自己喜歡的與不喜歡的,喜怒哀樂有了起伏,熱情也漸漸可以被挖掘。如果重來一次,我會跟當時的自己說,相信你的導師、相信與你互動的導生,越早開始梳理那個始終困擾你的問題,不要包裝問題、不要過度想像問出問題之後的結果,越早可以讓自己脫離鬼打牆的循環,甚至感受到人生的蛻變、交到人生的摯友、遇見自己也想成為的Role Model. 最後,我想跟你說,如果你曾有過自我懷疑、有過不去的生命課題、有思考過活出自我的必要性,請試著給這個世界多一點信心,給這裡的導師和導生一些信心,只要踏出自我揭露的第一步,華人領袖100會盡全力接住,你以為這個社會接不住的問題,陪你找到問題背後的原因,接著陪你走入真正了解自我後的生命旅程。 我覺得這樣做的好處: 解開始終困擾,但從未解開的生命課題 讓愛你的人參與你的完整人生 累積生命厚度以承接其他人的問題 回頭想想,可以做得更好的建議: 設立好自己這一年要調整、改變的目標 定心且定期觀察紀錄自己的改變,且回頭檢視 我認為不該使用的態度或不該做的事: 目標不清、得過且過 自得其滿、不願學習 沒有自信、害怕交流 如果你跟我很像,歡迎找我聊聊 從傳產跨入新創,持續在工作中追尋除了績效表現之外的價值與人生意義。認為這個世界每一個人的每一個選擇、每一個動作,都可以是讓這個世界更美好的燎原星火。 #新創 #同志 #GrowthMindset #Impact #Community #自我覺察 看其他人的故事

張開雙手,讓想法前來擁抱2020-09-15T22:06:00+08:00

創造是什麼,在挖掘之後才能看見

2020-09-20T11:18:48+08:00

敞開心胸認識每一個人 我認為,參加華人領袖100最該做的是讓你的好奇心自由的發揮。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故事,不管是導師還是導生的同學,在每次與導師見面時,聊天的過程中,只有保持強烈的好奇心,挖掘每個問題的細節 真相才會找到可能對自己狀態有所幫助的線索。 我分享這個做法,是因為: 其實最開始並沒有特別期待在這裡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 在一個新創加速器工作,已經認識太多想要創業的創業者,雖然大部分都還是未成氣候的創業者,但覺得自己已經聽過太多”初為團隊領導者”、”小公司負責人”努力的故事,看過太多曲折,轉化,成長。 創業和做生意是不一樣的,創業多了”創造”這件事情:創造一些可能還不存在目標市場上的服務和產品(作為一個思考型的創業者,這句話用詞來回修了三次,目標市場,嘖嘖)。 因為是”創造”,真正的創業者,有很多有近乎藝術家的浪漫和理想,就像你看到藝術家常常有的那些自我探索和沈澱,互動時常常談起人生種種抑或思想上的衝突,跟真正的創業者相處也是,三兩句話間就能看見轉山的歷程和風景,你懂的。 因此,老實說,在被推薦來參與華人領袖100之前,我並沒有太期待。 大拜拜我看多了,我自以為是地告訴自己。 (很不想要在這邊轉折) 期待不期待是預設立場,但發現,只能來自於是否有真刻的好奇心。 對外在歷程好奇:看見別人沒看到的歷程,才能了解事情背後的真實過程,透過那些真實的過程,只有透過好奇心發掘的那些故事細節,才有機會進一步了解那些內在動機,他的理由和掙扎,好奇:可以知道對方是怎麼面對每件發生的事情,以及背後的動機。 剛好導師也是軟體創業的前輩,做網路,很多時候我們是在很細節的使用者情境裡面微調出一個出路,記得有一次單獨跟導師吃飯,聊到對網路和產品的想法,突然講到一個"網路是一種文化",雖然對於其他人可能不一定有類似的感受,但對於在網路/軟體創業這條路上打滾了幾年的我而言,感受特別深刻,你知道有多少創業者困在自己的產品能不能出海這件想法上嗎?有多懷抱著軟體創業的年輕人,在各種市場不夠大等等的狀態上打轉,爭論,掙扎...一句看似簡單的心得,其實就是許多網路/軟體創業者之所以無法前進的關鍵。 同時也因為跟導生互動,才會發現種種新的可能性 雖然很多時候答案就在自己本身,但唯有挖掘的過程中才會看見。 最後,我想跟你說,讓自己的好奇心不受預設立場的自由飛揚,才有機會看到專屬於自己人生線索。 我覺得這樣做的好處: 學會同理不同的人 有機會看見自己的框架 發現人生更多精彩可能 回頭想想,可以做得更好的建議: 主動與導師導生約聊 保持旺盛的好奇心 常常思考 我認為不該使用的態度或不該做的事: 先入為主的預設立場 完全不參與 參與,但思考不夠深 如果你跟我很像,歡迎找我聊聊 我其實最開始並沒有特別期待在這裡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在一個新創加速器工作,已經認識太多想要創業的創業者,大拜拜我看多了,我自以為是地告訴自己。但同時也因為跟導生互動,才發現唯有挖掘的過程中才會真正看見答案就在自身。 #好奇 #熱情 #小心框架 #產生連結 看看其他人的故事

創造是什麼,在挖掘之後才能看見2020-09-20T11:18:48+08:00

如果世界給你燈,那就點亮它

2020-09-15T22:11:25+08:00

誠心誠意的開口,鉅細彌遺的問 我認為,參加華人領袖一百最該做的是,問導師一個和自身工作專案有關的問題,盡量瞭解導師執行時的時程或數據。 若要一句話描述自己,我是一個認為美學形式與商業價值同樣重要的獨立廣告文案。但和常見的獨立接案者不同,我並沒有4A廣告公司的經驗,因為我一直特別重視金錢代表的市場價值以及公平正義,因此我也不願意加入新人時期薪水偏低且有無酬加班風氣的廣告公司,而是先在科技業的文字相關職務上工作了一段時間。而在我完全投入獨立接案且收入穩定後,近年的問題則是碰到服務性工作的收入天花板。因此我有一次和導師的對談中,就問了我的導師陳小麥「如何提升收入天花板」的問題。 導師給我的建議是將自己每一項收入的客戶類型與營收數字都列出來,確認到底哪些工作對收入的貢獻最多,再決定自己下一步該如何拓展商業計劃。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麥導師分享當時手創展導入POS機並進行數據收集與評估的歷程,作為一個專注於手作與市集產品的執行製作人,在擔任管理者角色時依然樂意肩負起計算最佳獲利的責任,這對慢慢踏入規模化又有創作者個性的我來說十分不容易。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剛開始詢問相關問題時,因為受到「不應該詢問他人財務狀況」、「不應該挖掘別人的商業機密」、「不要告訴別人自己的營運細節」等東方傳統家教影響,問起問題來有點言不及義也放不開,反而是小麥導師非常直接的詢問我具體數字與比例,讓我又一次在金錢與創作是否矛盾的議題中獲得印證,回想起來,若當初在和導師會面前,把自己擁有的數據和資料準備得更充分,一定會有更明確的收穫。 我認為這樣做的好處是因為導師既不是會給自己壓力的長輩,也不是朋友,甚至很可能不會有產業之間的競合關係,所以上面的擔心其實是不必要的。當然我還是認為有幾件事是我們待人處事時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例如以「互相」的心態試著給予一些自己可能擁有的理性或感性價值、擔心能不能說而不確定的事不妨以誠懇而婉轉的方式說出口而非不說、適時的表達感激之意等,都會讓這樣的做法為彼此增加價值。 而說到和我不同的人,我認為我想要特別指出兩種剛好很極端的人:一種是追求作品極致性、不考慮市場的藝術家,一種是重視數字和成效的理性主義者。對於藝術家來說,可能沒有辦法舒服的討論營運、商業模式等內容,我認為與其討論專案,不如先開始討論為什麼這樣做會讓自己不舒服,找出根源後再選擇自己是否要這麼做;而對於理性主義者來說,如果再加上重視他人感受的柔性部分,想必能讓思考更為全面。 最後,我想跟你說,抽絲剝繭的去深究問題這個行動,有時候會被我們的固有習慣影響,但是在華人領袖100,只要你誠懇而為他人著想,就可以有很多很多嘗試的機會。 我覺得這樣做的好處: 能獲得具體的執行經驗分享 精準瞭解自己下一步該做什麼事 有人監督,更有勇氣開始執行不擅長的事 回頭想想,可以做得更好的建議: 問問題前,準備好自己的具體資料數據 先思考怎麼問能讓自己最自在 誠懇而婉轉,就什麼都可以說 適時表達感激之意 建立互相心態,給予對方理性或感性價值 我認為不該使用的態度或不該做的事: 不要受到傳統長幼觀念束縛 不要過度保護資訊 不要害羞擔心而放不開 如果你跟我很像,歡迎找我聊聊 我是一個認為美學形式與商業價值同樣重要的獨立廣告文案。因為我一直特別重視金錢代表的市場價值以及公平正義,因此我也不願意加入新人時期薪水偏低且有無酬加班風氣的廣告公司,而是先在科技業的文字相關職務上工作了一段時間。 #一人公司 #創作與商業 #想太多 #內向者 #收入天花板 #抽絲剝繭 看看其他人的故事

如果世界給你燈,那就點亮它2020-09-15T22:11:25+08:00

放下大腦,把心撿起來

2020-09-15T22:11:21+08:00

每次對話與互動之前,把成見用力拋棄 拋棄成見、真心感受和導師及導生的每次對話與互動-即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永遠真誠的面對自己或他人,不以苛責態度去放大檢視而以一份愛與勇氣去深刻思考 1)怎麼為我們建造一種充滿感受和行動的生活;2)每段缺憾抑或美好要告訴我們的核心訊息是什麼;3)這些一體兩面的生命故事如何帶領我們成為更堅定理念的人;透過與導師及導生的傳承與交流,不斷提醒自己並且持續成長,生活的瑣事將轉化為生命的印記。 今年遇見華人領袖一百的機遇適逢我轉換跑道的階段,每每求職不如預期順遂,陷入低潮的時候,總因為導師 Jill、Judy 一通電話一場會面的引導及鼓舞如獲重生。他們展現在我面前的模樣,讓我體悟到不留包袱、勇敢展現自己優缺點的美好,也因為可以在他們面前褪去包裝,真心感受並接納他人寶貴的意見,讓我學習到 (1)如何釐清熱情與自身優勢而設定職涯 (2)如何時時向內關照而不停改變成就更好的自己。我想,華人領袖一百教會我留下空白讓自己在萬物面前隨時歸零、在變化面前謙卑以對,而那些演繹都會幫助我們在設計目標重新出發時掌握契機。畢竟啊,不知渡人何以渡己。 要知道,面對這樣的大人物,他們給予的時間和關懷從來都不是理所當然,我卻在一次又一次的發問和示弱中,感受到他們真心給予的溫暖、他們是多麼有耐心地傾聽妳所有的自我懷疑,而後又毫不吝嗇的告訴你,真實的你有多好。這也印證了,有意識或無意識的人類、事件,甚至環境,時時都在交流。當自己開始向內觀照,才有機會壯大力量、脫離限制,也只有坦然流露的真心才有機會產生連結且震盪共感,唯有將自己和他人的行為和思維融成整體,以信任與尊重取代分裂與疏離,才有足夠力量激發出最美好的那一面。 我覺得這樣做的好處: 不設限交流,讓對話更有溫度 生命故事愈廣、工作靈感愈多 真誠會讓意想不到的美好事物發生 回頭想想,可以做得更好的建議: 用更多好奇心取代純粹地質疑 不批判,廣納背景故事和環境參數 同理共感,從表徵向內連結深層的動機 我認為不該使用的態度或不該做的事: 對方說一句我回一句,交流變成攻防戰 刻板印象評論事件、先入為主批判他人 過度保護自己,因而畏懼共享人生故事 我建議哪些人也可以這樣做: 如果你期待釐清內心熟悉又陌生的感受,同理、諒解、甚至回應難能可貴的因果 如果你遺忘如何和自己和他人好好相處、讓心沉得夠深而後建構熱情燃燒的方向 如果你追求有覺知的自由,冀望善待人生並且負起責任、真正享受蛻變後的快樂 如果你想將真誠潛移默化成心中的力量,盼能把感受的溫暖傳遞給個人群體社會 我建議跟我不同的人可以怎麼做,會讓自己感覺更舒適又有收穫: 工作只是生命的一部分,試著放緩腳步,感受早晨的陽光、輕拂的風、路過的行人、人行道的樹木,從身邊最微不足道的事物開始重拾生活的溫度。捎個訊息給你許久未見卻在生命某個時刻陪伴過你的人、打通電話給你認爲或許正徬徨無助想找個人聊聊的朋友,只要一點點同理和勇氣,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我們對這個世界的接口。 最後,我想跟你說,褪去包伏後的真心感受,是表明從容與自信的開始,也是能力與態度的展示。 如果你跟我很像,歡迎找我聊聊 在轉換跑道或其他任何時候總會自我懷疑,卻也因為真心感受導師導生的陪伴和鼓勵,勇敢接納他人寶貴的意見,讓我重拾從容與自信、最終順利獲得理想職業的工作機會。願我有天也能將這樣的愛與勇氣傳遞出去,回饋任何需要幫助的人們、群體,或者社會。 #保持真誠 #正向思考 #時時感激 #PayItForward #真心感受 看看其他人的故事

放下大腦,把心撿起來2020-09-15T22:11:21+08:00

走進生命風景或旁觀,都是美好的事

2020-09-22T20:10:07+08:00

改善每個輸出的歷程,來強化彼此連結 我認為,參加華人領袖100最該做的是產生連結。 特別是與其他導生的交流,無論是彼此對於生活、工作、各類能夠體現價值觀的契合或是衝撞,可以感受,可以觀察,可以欣賞,可以學習。大家的生命風景各形各色,若有機會可以走進畫面成為一份子固然很好,沒有機會,僅僅是看著都能夠豐沛對於生命與生活的多樣理解。而這些能夠讓生命豐厚的種種,遠比什麼都還要重要,深刻,並且長久。 我分享這個做法,是因為: 生命至今大致活在某種可預期的舒適圈,頂著幾頂方便理解的帽子,別著數個容易識別的討喜徽章,過著大抵如意且安穩的生活。中間不能說絲毫沒有任何煩惱或挑戰,但安逸平穩是個警訊,常常在嗡嗡地響。除了單純吸收知識之外,大概再也沒有比開放自己或進入別人的生活,更有衝擊也更有趣的事情了。雖然聽起來錦上添花的意圖很明確,但活著是一件很長的事情,想要一直探索,不斷向上則是心中始終常態運轉的引擎,不真的能去拒絕,或是熄火。 從最淺層的交流專業,交流感受,到交流生命與時間,能夠拓展自己的知識邊界,多元化自己對人事物的觀點,還有建構出屬於自己的支持網絡。 為了讓這樣美好的事情發生,然後流瀉自然不斷,其中個人的心胸一定要保持開闊,互動一定是帶著尊重,而有雙向互助共好的努力。帶著太重的本位主義,或是玻璃心,或是只想獲得而不願意付出的心態,都是應該要避免或調整的。 寫到這邊,回頭看看雖然沒什麼用力不足或過猛的地方,工作上做為一位客戶的管理顧問或是公司主管的幕僚,常常都有種必須提出主張或見解的姿態。為此,確實希望自己能夠更加站在其他人的角度,用更多同理心與理解來讓上面提及的交流能夠更深入也更有意義。整體來說,對於現在生活已經過的胸有成竹的人來說,華人領袖100會是一個讓你整體狀態更上一層樓的事情。 連結的創造除了上面提到的狀態清空與預備容納之外,如何輸出更是形成與強化連結的重要元素。輸出大致而言,包含了認真感受,認真比對自己所能輸出的與對方可能需要的內容,與認真形成與編織最適合雙方的輸出模式與管道。 若你目前所處的人生階段或心理狀態與我不同,無妨,華人領袖100充滿著好的刺激與好的資源,只要帶著善意與一顆開闊的心胸,照著你自己的步伐與舒服的模式來跟大家相處,相信也會捏出一個有機的模樣。 最後,我想跟你說,華人領袖100這個平台,將給你數個收束在同一地點的機遇與機緣,使用方式沒有規章限制,準備好了,便好好撰寫屬於你的美好篇章吧。 我覺得這樣做的好處: 拓展自己的知識邊界 多元化自己對人事物的觀點 建構出屬於自己的支持網絡 回頭想想,可以做得更好的建議: 抽離自己本來的角色,心胸保持開闊 互動帶著尊重,輸出對方可能需要的內容 有雙向互助共好的努力 我認為不該使用的態度或不該做的事: 太重的本位主義 玻璃心,過分在意生命中的每個評論 只想獲得而不願意付出的心態 如果你跟我很像,歡迎找我聊聊 美商管理顧問公司的客戶顧問與主管幕僚。生命至今大致活在某種可預期的舒適圈,頂著幾頂方便理解的帽子,別著數個容易識別的討喜徽章,過著大抵如意且安穩的生活。中間不能說絲毫沒有任何煩惱或挑戰,但安逸平穩是個警訊,常常在嗡嗡地響⋯⋯。 #顧問人生人生顧問 #生命是不輟的歌聲 #一天比一天好一點 #產生連結 看看其他人的故事

走進生命風景或旁觀,都是美好的事2020-09-22T20:10:07+08:00

把過去留下,才能遇見未來

2020-09-15T22:11:29+08:00

每個日子裡,都要無時無刻的歸零  我認為,參加華人領袖一百最該做的是用心聆聽 懂得聆聽,成為我打破盲目循環的第一步 這是一個要用心尋寶才有收獲的平台 拿到錄取門票的這一刻開始,就彷彿像是人生、工作、生活的重新打開; 無時無刻的歸零,聽見 是我在華人領袖100,”重新”學會的第一個技能! 我分享這個做法,是因為: 在大公司工作10年上下,帶著還算有點社會歷鍊、見過了幾次大場面、認識了些有頭有臉有大人物、獲得了幾次大頭大腦的殊榮肯定,造就先前的我,些許自負、自以為是、目標導向,更直接點,可能勢利些、功利主義當頭,以為自我正在不斷的突破與進步,正努力往”自定義”層峰邁進。卻不知道,其實是也沒有意識到,那個所謂的自定義,正是將自己推向井底之蛙,建立那口井的原兇; 更多深具影響力的人、事、物,正在同時間不同場域,以華麗的姿態上演著… 他們在影響的,是這個社會、這個世代、這個國家、這個世界,不單單是眼前這個所謂大公司的微小疆界….. 替自己找到生活的意義:聆聽自己內在的聲音 每週15小時起跳的會議時間,消化與執行每天100封以上的未讀信件,無法讓Line上的紅點點出現超過3分鐘,創造各種已讀必回的格式化清單;會議召集、討論、follow up,從國外不定期的市場報告、行銷與業務單位的role play、小組會議進度更新、部門專案管理、各種垂直、橫向、綜向、交叉的跨部門合作討論,內部外部目標的溝通……跟催、執行、監督、訂定一個又一個的季度年度未來數字化目標,如何領先進度,怎麼超前達goal,怎麼有效資源最大化,使命必達習慣化,是我,自我認知的職場上生存法則。 透過華人領袖100的這個平台與組織,看到了與先前生活、工作圈完全不同的長相,不僅是導師願意無私無傭的付出,在各種忙錄塞爆的時程表,定期或不定期撥出時間給導生、甚至天天line手把手教學,教導怎麼處理國外老闆的問題,怎麼將報告變成”有效”的自我價值呈現,這是一個在我價值觀以外的不可置信,是一個啟動我思考的始點; 原來,成為有影響力的人,不該局限在工作與公司內 原來,對我的人生、我身邊的人、甚至這個社會,我可以做得可以更多 這個啟動,讓我在面對工作及生活中的決定,有漸進式的改變;在工作上,訂定年度方向與決定前,去除「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執行面思考,反之什麼樣的決定可以帶來差異化的呈現,如何在達到業績的前提下,讓台灣的團隊在策略及回饋力,帶來比其他市場更多影響力,Be a best practice. 在生活上,我預留了更多時間在工作以外的付出,受到Judy 號召 + 看到各個導師與志工間的無私,看到了如何讓生活甚至是人生更有意義,啟動了我的自我對話,聆聽自己內在的聲音,才猛然一驚發現自己對於回饋力,等級就是個0;開心而且興奮,這個改變的開始,甚至些許的驕傲,自我認知進化了,到了一個不同的層次,一樣是目標導向,但卻褪除些功利與勢利的色彩,感受自己,有機會的能力提供給有需要的人,是一個從taker變成giver的轉換,相信,一個想像不到的正向循環,正在展開! 每一次的反思與選擇,都有機會意識到,自己是不是正在被無意義的事綁架? 聆聽自己內在的聲音,不僅是單單的三省吾身,而是找到這段生命的旅程中,最有意義的事,有意識的,在選擇方向! 將自己歸零:聆聽各式各樣人生解鎖 當你看見一個招生網站,說要打造有史以來的第一個貴人學平台,說要串聯 30 世代的影響力,並有橫跨各產業,擁有無數實戰經驗的 40、50 世代的導師,正準備傳承他們的經驗與智慧給你,蓄勢待發,幫你打造一個自我實現的最佳舞台; 你,第一個動作會是什麼? 搜遍這個網站上的每一個頁籤,翻了四五次,然後仍然找不到報名的費用? 內心想著報名可能免費,但導師的指導與諮詢怎麼可能公益? “先入為主、刻版印象”,是我加入華人領袖100後,第一個被破除的窠臼。 “歸零” 是我在這裡不斷提醒自己的一個功課。 能被錄取為導生,部份也是等於在某個領域或職涯上,有不錯的表現、肯定跟獲得殊榮,帶著這樣瀘鏡的我,一開始很習慣在各種交流,忘記卸載自己的預設立場與防衛心,聆聽他人分享時,準備好的不是好奇心,是先入為主,想要汲汲營營的收獲,到底哪一些對我的職涯有幫助,這樣的心態,錯失掉的,就是那場,可能大大影響人生的對話; 我可以很肯定的分享,在這裡的每一個人,無論各種身份,導生、導師、志工、協會會員,都對分享與回饋有著滿滿的熱情! 在參與每月的happy hour前,我會開啟5分鐘的自我對話,這裡不是利益導向的交際應酬,每一次的分享我都要找到3個以上的take away,卸載自己目標導向的習慣(只想聽對自己有短期幫助的收獲),提醒自己要保有對事物的好奇心,同理立場與想法,感受別人的思維,進而產生的對話與互動,必將帶來無法預測的巨大能量與影響力 最後,我想跟你說,有能力將「過去」留在過去,才有能力遇見最好的「未來」 我覺得這樣做的好處: 你將找到工作或生活的意義 具體學習與感受,進而開始正向的循環 累積的能量與學習,是未來自我實現的基石 回頭想想,可以做得更好的建議: 與自己對話,找到生活的意義 歸零,卸載預設立場與防衛心 每次交流都找到至少3個收穫 開始回饋,付出自己給需要的人 我認為不該使用的態度或不該做的事: 先入為主、刻板印象 Be A Taker 只想聽對自己有幫助的分享 如果你跟我很像,歡迎找我聊聊 金融行銷背景,擅長B2B 、B2C與VIP客戶的行銷策略規劃與落地執行,達成率與執行率排名永遠維持在前3%的大公司打工仔。 #世界前500大上市公司 #回饋力從零開始  #用心聆聽 #沒有一種幸運不需要努力 看看其他人的故事

把過去留下,才能遇見未來2020-09-15T22:11:29+08:00

探索世界啊,像黃色小鴨一樣

2020-09-17T16:02:32+08:00

多問問題,跨過彼此之間的標籤 我認為,參加華人領袖一百最該做的是試著找出與他人的連結 我分享這個做法,是因為: 我是個從大學實習到畢業後一直都在大公司工作的女子,因為這樣的關係,我的周遭其實沒有創業家、個人工作者等等,所以當我不管是與導師或是其他導生交流,對方分享投資新創、開業的辛酸、遇到的瓶頸、想要讓社會變得更好,都是讓我感到非常新鮮,這與我過往在大公司、任何事情都有SOP的環境截然不同,也讓我思考,在大公司的訓練下,也許我可以貢獻一點什麼。同性相吸,很多交流的場合中,往往可以看到,在大公司工作的人聚在一起,自己創業的人則是窩在另外一邊,所以一開始的我,其實覺得很難跟這些人交流,有時不知道要如何聊下去,而後來與我的導師提到這個困擾,導師建議我多問對方問題,讓他們講自己有興趣的事,。在這一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重新檢視我了自己的長期目標,有了不一樣的方向。 最後,我想跟你說,將自己歸零,敞開心胸學習新的人事物 我覺得這樣做的好處: 與他人交流,或許會發現自己能貢獻的事情 找出與他人的連結,能幫助你與他走得更遠 回頭想想,可以做得更好的建議: Be proactive - 多參加活動或是當志工 Be patient - 花點耐心傾聽別人的故事 Be kind - 面對一切多點同理心和包容 我認為不該使用的態度或不該做的事: 將自己關起來 帶有批判的精神去聊天 一直從別人身上拿東西,而不分享或回饋 如果你跟我很像,歡迎找我聊聊 從活潑的行銷公關踏入充滿階級又嚴肅的會計師事務所顧問,從忙著辦活動到去工廠看產線,一切看似那麼的不一樣,但又還是享受一路上的風景。 #EnjoyEveryMoment #產生連結 看看其他人的故事

探索世界啊,像黃色小鴨一樣2020-09-17T16:02:32+08:00

感官,是新的生命指南針

2020-09-20T11:20:51+08:00

打開情緒感受器,用直覺重新感受這個世界 我認為,參加華人領袖100最該做的是自我覺察。 在華人100中,你會遇到很多「成功」的導師或是導生,當然,經過篩選後進到這個計畫的你也是! 如果你在參加第一次聚會時,非常煩惱自己要穿什麼?或是焦慮於要怎麼介紹自己,那你的準備可能就完全走錯方向了! 我不是一個會被定性成「內向」的人,初接觸團體時,我有幾套固定的招式可以虛張聲勢(比如像Elevator pitch那樣Show自己的亮點),常常可以很快的在團隊中建立起自己想要的表面形象。接著用慣用的套路和陌生人交流,直到活動結束後,可以精疲力盡的回家。 我一直以為所有「成功人士」都是這樣的;把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屏蔽起來,專心出演自己的人格面具,直到遇到一個很棒的導師。她對於自己的迷惑、頓悟和感受侃侃而談,我感覺和她之間的距離一下子被拉近了,也驚覺自己過去因為壓抑感覺,錯失了了解自己的機會。 在出發與自己的導師見面前,先拔拔自己掩蓋弱點的刺,把自己的心靈打開,更能迎來一場誠摯的交流 我分享這個做法,是因為: 2015年年底,我在上海的第五年,當時負責一個大型建設項目的銷售工作。雖然成績很不錯,但是大項目接近尾聲,而新項目還沒有眉目,可能要面臨斷炊,那時的情緒也時常處於低谷。 不知道怎麼面對這種狀態的我,選擇麻痺自己的低落,把注意力轉移到火紅的MBA學位上。下班後繼續用功唸書,甚至花了大錢找顧問,卻栽在那些強調要挖掘內心、感動自己的Essay那裏,我被顧問退稿了無數次,卻始終無法回答好我最關心的是什麼?什麼是點燃我熱情的發動機,以及我未來想成就的願景是什麼? 幾番掙扎,另一個工作的機會找上了我,讓我有藉口暫停進一步的自我探索。但五年後的現在,又面臨職涯上選擇和挑戰時,我發覺自己的進步非常有限;我挺會應付工作,我擅長猜測別人的期待並早一步完成需求,但是我卻鮮少關注我自己的需求,我不確定自己喜歡擔任的角色?喜歡運用的技能是什麼? 而不擅於自我覺察的結果,是我錯過了跟隨興趣累積能力的時間效應。在工作十年之後,選擇跟隨興趣的大學同學,漸漸在各自喜歡的領域耕耘出了結果,而自己除了存款數字之外,沒有太多建樹。 在陸續接觸了ikigai、MBTI、StrengthFinder 等工具之後,我才發覺了解自己的天賦性格、觀察自己的情緒反應,釐清自己的動機是很重要的,這個過程會像是打造自己船只的指南針,讓你的航向更有目標,少迷很多路。同時,你會更容易找到有相近航向的夥伴,能讓彼此在前進的過程中互相照顧。跟導師相處也不例外,釐清自己的航向,會讓導師更能夠掌握你的狀態,給你更多支持。 最後,我想跟你說,舊路不會有新風景,職涯/人生探索的路程也是一樣,對自己的情緒更關注一點,學習搭配這個新的感官,做出新的指南針,在華人領袖一百這張大地圖上,會有更秀麗的風景可以探索。 在打造指南針的同時,也別忘了試用看看,在行動中打造,比在想像中摸索有效的多,祝你在這趟華人領袖一百的航路,找到你喜歡的航行方向。 我覺得這樣做的好處: 真實的情緒更容易創造深刻的連結,打造更堅固的關係網 覺察舊狀態,才能知道新路的方向 有方向,導師更知道怎麼給你支持和幫助 回頭想想,可以做得更好的建議: 利用系統化的工具,分析自己的性格和動機 記錄思緒,回頭看可以更明白自己的盲點 和朋友分享對自己的新發現 我認為不該使用的態度或不該做的事: 過度著急,自我覺察和找尋方向沒有速解 亂槍打鳥,不運用工具或沒有定期約訪導師 太早放棄,自我覺察是是個情緒債 如果你跟我很像,歡迎找我聊聊 努力工作十年,也做得還不錯的的銷售。但選錯產業加上原有規劃被打亂,突然失去了努力的方向和重心。透過導師的故事,了解到人生的轉折和重開機非常常見,正在學習透過自我覺察,重新提煉自己的熱情和動機,找到新的前進方向。 #建材業很坑 #中國市場也不太妙 #入錯行也不能等死 #自我覺察 看看其他人的故事

感官,是新的生命指南針2020-09-20T11:20:51+08:00

擁有好奇心,就不孤單

2020-09-15T22:12:57+08:00

試著大膽分享,不用過度包裝 在華人一百,你可以試著大膽地把自己內心深處的想法說出來,不用特別包裝,而是把精力花在聽導師的建議;同時,帶著你的好奇心去聽同儕的故事,往往你會發現自己並不孤單。身邊有人可以發問,一起分享煩惱,慢慢就能重拾力量繼續前行。 我是一個36歲的女雙性戀,在工業自動化領域有超過14年B2B的行銷經驗,在世界前500強企業擔任過PM、BD,目前在一家中小型台商擔任市場部主管,同時在準備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論文,題目是性別與科技相關。 為了好好探索雙性戀的身分,我選擇就讀性別研究所。我用兩年的時間面對自我、主動學習,發現生命的路可以很寬廣。於是,我開始想嘗試轉換跑道,做些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卻因為先前在同個領域待久了,有些不知如何開始。我的導師開導我,關於傳承的意義。當人生邁入30歲階段,我們逐漸會被前輩賦予更多責任。思考如何擔任承先啟後的角色,會有助於規劃自己未來的職涯。 當我苦於迷失在百花齊放、五花八門的行銷科技,不知該如何學習與選擇時,導師告訴我,無論什麼樣的行銷科技,其實最關鍵還是整個體系的腦袋。不同的科技像是手與腳,如果想學到精髓,最有價值的資訊還是在決策中心。 從導師的角度看我的問題,會得到跟原本截然不同的思維方式。因此,與導師定期保持互動,主動分享自己的煩惱與成就,並且用心聆聽導師的人生智慧,是在這邊獲得幫助與成長的不二法門。 這裡是一個令人安心,沒有框架的環境,不像EMBA有固定的課綱,一切的收穫都是靠自己耕耘。如果你夠認識自己,做一些基本的自我介紹與曝光,你可以在這裡吸引到志同道合的夥伴。同時,也請試著結交原本自己領域以外的朋友,聽聽他們的人生故事,因為唯有當這裡的體驗充滿樂趣而非壓力,你才有可能樂在其中,願意常常投入。 我覺得這樣做的好處: 一旦拉近距離,溫暖的對話會自然帶來力量 聽聽別人的煩惱,你會發現自己並不孤單 從不同視野而來的見解,也許能讓你豁然開朗 回頭想想,可以做得更好的建議: 即便忙碌,記得養成和導師的見面頻率 持續讓導師知道你最近的成就、成長、與煩惱 我認為不該使用的態度或不該做的事: 盡量避免只跟同類人相處 不要埋頭於眼前的困難 如果你跟我很像,歡迎找我聊聊 我是Joyce,30歲時決定面對自己雙性戀的身分,回台灣就讀性別研究所,研究AI的性別偏見,監控資本主義等性別與科技議題。曾任職於世界500強企業的PAE-PM-BD,目前為台商製造業中小企業的行銷總監。 #工業B2B行銷 #性別之眼 #AI科技的人文議題 #用心聆聽 #歡迎與我聯絡 看看其他人的故事

擁有好奇心,就不孤單2020-09-15T22:12:57+08:00

感受自己要的,感受自己改變的, 延續這段旅程

2020-09-15T22:13:24+08:00

相信你所相信的, 直到你真的變成這樣子! 我認為,參加華人領袖一百最該做的是真心感受。 當你有意圖想要參與,請清楚知道來此行的目的,以及知道自己要的。 報名前:「設立好目標,清楚自己這一年要調整、改變的是什麼。」 你必須清楚知道自己要的,才能吸引眾多人、能量向你靠近。以我來說,我是第一屆「唯一一個具體寫出」期待中導師輪廓的導生。因為職涯工作轉換、人生目標轉換,我清楚列出我的期待:「女性、行銷媒體產業、生活與工作平衡、比起工作更愛自己的人」這四點。於是我很幸運很榮幸,遇見我這輩子(不只是一年)的好導師、好姐姐、好酒友—華人領袖創辦人之一「Freya Yan 顏玉芬」。 入選後:「定心且定期觀察自己的感變,做下紀錄且回頭檢視。」 我平均1-1.5個月,會跟Freya約出來吃飯。在碰面前我會列出近期的改變(剛開始我還會做簡報,後來發現在餐廳裡打開電腦,實在是太恥了,不符合我倆隨性的tone調 XD),包括:工作上近期專案、與老闆&同事&Team member的相處、生活上最近新學了什麼&上哪些課、嘗試哪些不一樣的事、做了哪些運動,還有感情狀況等等。回顧這一年,這些對我們倆來說是很稀鬆平常的對話,因為相信、信任彼此,因為都是真心誠意的事實分享,才造成這些「真心感受」的正向對話循環。 我分享這個做法,是因為: 我提出兩個建議,分別是「報名前」及「入選後」: 這中心都圍繞著「真心感受自己要的」。唯有你清楚自己要的,透過思維改變,你的一舉一動,甚至是氣場都會內化成你自己想要的樣子。有一派人會說「在還沒有達到的時候,你要假裝自己可以,ㄍㄧㄣ 出那個樣子。(Fake it, until you do it!)」但也有另一派我贊成的說法是「相信你所相信的,直到你真的變成這樣子!(Fake it, until you become it!)」 我覺得這樣做的好處: 聽自己聲音,定期撥出時間只給自己 與他人交流,跨出舒適圈,瞭解外頭世界 不藏私的分享,自己的收穫反而最多 回頭想想,可以做得更好的建議: 設立好自己這一年要調整、改變的目標 定心且定期觀察紀錄自己的改變,且回頭檢視 我認為不該使用的態度或不該做的事: 目標不清、得過且過 自得其滿、不願學習 沒有自信、害怕交流 我建議哪些人也可以這樣做: 想改變,想過跟現在不一樣生活、相信自己可以更好的人。 我建議跟我不同的人可以怎麼做,會讓自己感覺更舒適又有收穫: 左腦、右腦;理性、感性。不管你是怎麼樣的人,我想說的是坦誠面對自己,知道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就算你不知道,也請反覆思考)這過程中,不斷把自己砍掉重練,把自己淨空,拿掉ego,可獲得的更多。 最後,我想跟你說,當你有意圖想要參與,請清楚知道來此行的目的,以及知道自己要的。 把華人領袖100想像成一座森林、高山,我們都是來吸取氛多精的登山客、山友。彼此互助著,沒有厲害關係,你我的目的單純且明確:爬上這座山、登上百岳,眺覽美景。 請坦白面對,這不是戶外郊遊。需要細細評估,著裝前你要帶上的、下山後你要帶走的。你不用擔心的是,這路程裡,我們一路真心陪伴、感受彼此分享的。或許是工作、或許是家庭、或許是人生哲理、或許只是靜靜地一起走、沒有對話。你我或許曾在某個涼亭中歇息,分享包包裡有的食物、點心、水、還有一路見的美景。最後,我們道聲「一路順風」鼓勵對方走下去、完成他。 參加華人領袖對於我來說,最重要的是「真心感受」。感受自己要的、感受自己改變的,透過「要登上」、「登山中」、「下山後」有細統地做下紀錄,並把這經驗、能量傳達給別人,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方式延續與這森林、山友們持續產生正向互動與擴大循環。 如果你跟我很像,歡迎找我聊聊 Abby Tu,雙子座,一個停不下來且不願意停下來,想做很多沒有做過的事。工作狂但追求工作生活平衡。清楚自己要的,職涯上一直都在公關領域,我熱愛我的工作,也認為現正處在最好與最壞的年代。 #音樂 #公關 #相信自己可創造價值 #FakeItUntilYouBecomeIt #真心感受 #給想改變的人 看看其他人的故事

感受自己要的,感受自己改變的, 延續這段旅程2020-09-15T22:13:24+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