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開情緒感受器,用直覺重新感受這個世界
我認為,參加華人領袖100最該做的是自我覺察。
在華人100中,你會遇到很多「成功」的導師或是導生,當然,經過篩選後進到這個計畫的你也是! 如果你在參加第一次聚會時,非常煩惱自己要穿什麼?或是焦慮於要怎麼介紹自己,那你的準備可能就完全走錯方向了!
我不是一個會被定性成「內向」的人,初接觸團體時,我有幾套固定的招式可以虛張聲勢(比如像Elevator pitch那樣Show自己的亮點),常常可以很快的在團隊中建立起自己想要的表面形象。接著用慣用的套路和陌生人交流,直到活動結束後,可以精疲力盡的回家。
我一直以為所有「成功人士」都是這樣的;把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屏蔽起來,專心出演自己的人格面具,直到遇到一個很棒的導師。她對於自己的迷惑、頓悟和感受侃侃而談,我感覺和她之間的距離一下子被拉近了,也驚覺自己過去因為壓抑感覺,錯失了了解自己的機會。
在出發與自己的導師見面前,先拔拔自己掩蓋弱點的刺,把自己的心靈打開,更能迎來一場誠摯的交流
我分享這個做法,是因為:
2015年年底,我在上海的第五年,當時負責一個大型建設項目的銷售工作。雖然成績很不錯,但是大項目接近尾聲,而新項目還沒有眉目,可能要面臨斷炊,那時的情緒也時常處於低谷。
不知道怎麼面對這種狀態的我,選擇麻痺自己的低落,把注意力轉移到火紅的MBA學位上。下班後繼續用功唸書,甚至花了大錢找顧問,卻栽在那些強調要挖掘內心、感動自己的Essay那裏,我被顧問退稿了無數次,卻始終無法回答好我最關心的是什麼?什麼是點燃我熱情的發動機,以及我未來想成就的願景是什麼?
幾番掙扎,另一個工作的機會找上了我,讓我有藉口暫停進一步的自我探索。但五年後的現在,又面臨職涯上選擇和挑戰時,我發覺自己的進步非常有限;我挺會應付工作,我擅長猜測別人的期待並早一步完成需求,但是我卻鮮少關注我自己的需求,我不確定自己喜歡擔任的角色?喜歡運用的技能是什麼?
而不擅於自我覺察的結果,是我錯過了跟隨興趣累積能力的時間效應。在工作十年之後,選擇跟隨興趣的大學同學,漸漸在各自喜歡的領域耕耘出了結果,而自己除了存款數字之外,沒有太多建樹。
在陸續接觸了ikigai、MBTI、StrengthFinder 等工具之後,我才發覺了解自己的天賦性格、觀察自己的情緒反應,釐清自己的動機是很重要的,這個過程會像是打造自己船只的指南針,讓你的航向更有目標,少迷很多路。同時,你會更容易找到有相近航向的夥伴,能讓彼此在前進的過程中互相照顧。跟導師相處也不例外,釐清自己的航向,會讓導師更能夠掌握你的狀態,給你更多支持。
最後,我想跟你說,舊路不會有新風景,職涯/人生探索的路程也是一樣,對自己的情緒更關注一點,學習搭配這個新的感官,做出新的指南針,在華人領袖一百這張大地圖上,會有更秀麗的風景可以探索。
在打造指南針的同時,也別忘了試用看看,在行動中打造,比在想像中摸索有效的多,祝你在這趟華人領袖一百的航路,找到你喜歡的航行方向。

如果你跟我很像,歡迎找我聊聊
努力工作十年,也做得還不錯的的銷售。但選錯產業加上原有規劃被打亂,突然失去了努力的方向和重心。透過導師的故事,了解到人生的轉折和重開機非常常見,正在學習透過自我覺察,重新提煉自己的熱情和動機,找到新的前進方向。
#建材業很坑 #中國市場也不太妙 #入錯行也不能等死 #自我覺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