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雅雲,覺得自己是個誤闖社創領域的小白。非常在意公平這件事。因為小孩自學這件事認為每個人都能透過教育成為最好的自己,嘗試在身障者領域也實踐這個前提和信念。想要打破身障者的生活就必定更苦的偏見。
平常的學習管道是?
我的主要學習管道都是書,很習慣讀文章或讀書。我覺得好玩的是,只有期刊的內容才是最新的知識,出版成書時都變成舊的知識了,但期刊和雜誌相對沒有系統。自己原來的環境也沒有業師可以問,所以選擇書籍。但是作者要說和我要做的往往有一定的落差,且環境變化比出書的速度快速,會覺得知識傳承不夠有效。
為什麼會希望有導師來幫助你?
我的導師是小麥,我覺得從跟導師的對話中可以找到自己的盲點,自己會以為自己講得很清楚在講什麼,但是也有可能對方其實是不了解的。
當導師完全不了解你而正在傾聽的時候,也是我實證自己表達是否完整清楚的過程。及時的經驗傳遞,和書中也會完全不一樣。
對你來說,希望導師幫助你什麼?
在考慮我要不要參加領袖100時,我思考的是希望這一年可以認識不同領域的人,提供不同領域的經驗和做法。因為很多事情沒有對錯,在沒有對錯的情況下,我會希望事件成為我的借鏡。
我會希望業師從另一個角度提醒自己還有其他需要注意的事,提供不同的資訊和陪伴。我有認識一位第二屆的導生,曾經問過是否推薦進入這個組織,他認為導師提供很多的經驗和解方,讓他能在其中前進的更快。
組織經營和單打獨鬥不太一樣,小麥的經驗或走過的路,會提醒我可能有這樣的過程。我也是後來才釐清創辦人特質的重要性,經過她的分享,才知道有時候組織分裂倒不見得是理念不合,而是對承擔與投入的想法。
覺得和導師互動時,什麼對你最有幫助?(資源、想法、陪伴或?)
我當初進來時並沒有預設能從導師這邊獲得什麼資源,而是來看看有沒有不同的想法。本來有想要打入人資教育訓練領域,後來決定要以新創的方向切入,覺得是個對的方向。
覺得一對一的導師制度和去參加公開班的差別是?
舉例來說,我自己開始走進社創時,曾在社創輔導組織上了一整年的課。課程中每個平台都會希望你先說明商業九宮格,但我覺得商業九宮格好像在填空,填完現行狀況後,並沒有可以用來改善的地方,後來經過其他指點,才知道它還有除了盤點以外的用途。
公開班像是在說明要填什麼,提供他人的案例分享,只能學習大的概念,很難學習到東西的運用,疑惑覺得乾脆自己買書回來閱讀和實作還比較快,且公開班老師能運用的時間很限縮,會令我覺得超級疑惑。
和一對一相比,因為有深入的理解後,更能針對你實際的情況進行了解和建議。當時在社創輔導組織不太一樣的是,業師也不算是創業家,只能根據個人的經驗分享,同時知道組織有支付給業師講師費,所以也不太好意思在時間外多去打擾他。業師也不能向我們做銷售或資源的流動,所以比較沒有再進一步合作的機會。
而且業師比較會貼近現在政府的趨勢如循環經濟、地方創生,和我做的就不一樣。
和導師互動時,會不會擔心哪些事?請具體分享例子
比較擔心的是要把自己的事情描述得多麽詳細,因為我比較斜槓,會不知道該如何拿捏分享的界線。例如說每個朋友都只會知道我生活的一部分,甚至連老公都以為我只對某個組織捐款,而事實上已經擔任秘書長,直到這一兩年才比較適應跟他人分享生活的感覺。
再加上社創是一個很難敘述的工作,會覺得不知道要怎麼描述。小麥是個充滿好奇心的導師,她會想要了解更多,很積極好奇地想要了解我,會覺得是這個性格很鼓勵我和她深入多聊。
和導師互動時,印象最深刻的經驗?
小麥是一個熱情的人,比起其他我遇過的業師,感覺不是很嚴肅的人。我進來之前其實認識另外一個領袖100的導師,他就是個比較嚴肅的人。每個導師的個性不同,我覺得小麥非常有親和力,會不自覺想跟她分享更多事情。
加入領袖100前,有尋找導師或教練受挫的經驗嗎?為什麼失敗?
進領袖100前我是有其他教練的,在這個歷程中,我也更認知教練制的方式比公開班更適合我。我的教練比較商業、獲利思維,和社創關注的點比較不一樣。
因為我在請教時,對方會重複提供其他人也提過的想法,讓我覺得時間和資源上有點可惜。我今年開始也作社創的業師,就會很認真的思考需求方的資料,希望我的經驗可以協助到別人,而不是提供我的故事而已。
透過領袖100可以看到更多不同的人做事的方式。我覺得領袖100真的是一個思想和資源共享的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