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塵室女孩」的社會求生記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來說說你遇過最大的挫折?」
「呃,我沒有遇過挫折欸……」
30歲前的我,每當面試時被問到這題,總回答得如此狂妄。現在的我34歲,如果再被問一次,我會回答:「可以講很多個嗎?」
我的爸媽在公司擔任高階主管,我是個被捧在手掌心的獨生女,整個身心靈就像被保護在無塵室內,而我也真的住在就像是無塵室的家中,任何外出的包包衣服外套,全部都不能直接進入我們家,一定要在玄關清潔消毒完成。生長在這樣的環境,還以為外面的世界也這樣乾淨;看著爸爸媽媽的職涯,還以為工作就是這麼順遂。
從小到大對我來說,只要考好成績就好了,其他根本不需要煩惱,這對於在框架中長大的我來說,也沒什麼難的。畢業後如願進入最想進的公司,在轉換工作時,幾乎是面試幾家就可以拿幾家的 offer。咦,我的人生是不是還算滿順利的呀?誰說出社會很多挑戰,我眼中外面的世界還是一樣乾淨,求職就真的是這麼順遂。
直到將滿30歲這年,越來越覺得哪裡怪怪的,我就要這樣一直變老嗎?但是,我自己也沒有答案。
逃出無塵室的機器人
不知道是哪根筋不對,我突然做了決定,要離職好好想想,離開這個人人稱羨的完美公司,離開我的無塵室。大概就像電影裡面,被科學實驗室保護得好好的機器人,想要闖出外面看一下吧!完全可以想像的是,這個決定在我家掀起軒然大波。
「我要離職了。」
「不准。」我媽很冷靜地說道。
「你要再好好想想啦!」我爸很緊張。
當然,我知道無塵室一定是最安全的,這年紀到底誰還在叛逆期?可是我要的不只是這樣。「阿姨、叔叔,人生就像一本書,她要怎麼寫這本書,是由她決定的。」我當時的男友,也是後來的老公,在跟我家人完全不熟時,居然講出這句話。不知道這是否有讓我爸媽稍微鬆動,總之,我還是離職了。我想知道,「我到底是誰,我要變成什麼樣的人?」
一開始,我決定去沒去過的地方冒險,去做一些現在錯過就不會做的事。我想,也許能從這些生活中找到我自己吧。於是,我的小流浪生活正式展開。
偏鄉打工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但每次都因為不敢放棄工作,只能在夢裡完成,現在終於真的要開始了!從烈日下的柬埔寨志工,走到花蓮偏鄉小學的義務課輔老師,最後,我在12月來到了冰天雪地的北海道打工換宿。
那是一個下著暴雪的冬天,我一個人拎著30公斤的行李,穿著前幾天新買的雪靴,走在路上還是會不小心滑倒。這樣千里迢迢從巴士轉市區公車、再坐上牧場爺爺的車,5、6個小時後,終於抵達一座位於北海道北方的小牧場。
牧場爺爺的家沒有暖氣,每到夜晚真的是冷到不行。晚上睡前我都先會煮一壺熱水,再把熱水小心翼翼地倒入保溫袋中,接著抱著保溫袋附上親切的微笑,對牧場爺爺說聲「おやすみなさい~」再鑽進棉被內。但因為太冷了,即使抱著保溫袋,我還是經常躲在棉被內發抖。
每天都是將近零下10度的氣溫,但我還是得準時在早上6點起床擠牛奶,用溫毛巾幫牛擦身體。因為天氣太冷,每個看似簡單的動作都會讓手又冷又痛。我最珍惜的就是把毛巾丟入溫水桶的那5秒鐘,有時候甚至會偷偷把手泡在水裡面取暖。擠完牛奶,工作也還沒結束,接著要去家後面的樹林中拿些木頭,然後努力抱著快要遮住視線的木柴奮力走回家,用來生火取暖。
每次搬著沉重的木頭回家,我都忍不住想,爸媽要是看到這個場景,應該完全不敢想像吧!這裡沒有乾淨的玄關和舒服的沙發,也沒有把我照顧得無微不至的家人。但這樣的獨處,讓我多了好多自我對話的時間,開始想像未來自己可能的樣子,想要有點不一樣。
最痛苦的選擇,可能讓你獲得最多成長
回到台灣後,我問自己:「關於人生這本書,該寫點什麼?」不想再去大公司,待在自己的大桌子做著差不多的事,也不想再回到那個乾淨無瑕被保護的世界,我決定走上新創的路。就是這個選擇,讓我的挫折數暴增。我也是到這時候才發現,原來外面的世界是這麼跌跌撞撞,各種混亂痛苦迎面而來。
「沒有人帶我嗎?可……可惡……」
過去在大公司的行銷活動,準備期長達3個月。我與直屬主管討論,接著與經理、協理分別約會議報告,最終定案蓋章。每一階段都有人反覆仔細檢查確認,完全不會出什麼紕漏。而在新創的快節奏步調,「這個東西後天要上,麻煩妳了!」我感覺永遠像準備搶灘頭堡的士兵,今天思考、明天完成、後天上線!倘若搶灘失敗,我要自己處理,只有我自己能為自己的企劃負責。
我每天上班下班都在想,怎麼樣可以進步得更快,甚至做夢還會夢到老闆。上班的待辦事項下班帶回家繼續研究,我會先把隔天要做的事情想一遍,然後隔天直接開始做,這樣比較快。
就是這種被老公戲稱是「最佳勞工」的瘋狂態度,還有不想丟臉的自尊,我一步步往上到了主管的位置,帶領著將近10人的團隊。我在新人時沒有人帶,而當上主管時也沒人教我怎麼做決策。這時的我,睡覺不會夢到老闆了,不過懷孕中肚子裡的胎兒聽到老闆名字,倒是會胎動。
當上主管又是一個新的衝擊。過去都有人告訴我答案,現在是我要告訴別人答案,每回答一件事 / 每做一個決策前,我腦內都無限迴圈:「做錯怎麼辦?」我反覆練習做決策的敏感度跟判斷力,練習面對每一個決策錯誤的結果。
新手主管時期的某天,組員來詢問,有一位客戶因個人身體狀況而要求退費,當下需要由我來決定是否同意。我反覆地看著合約規範:「但是已經超過退費期限了欸……」,我不敢改變公司規定,決定不予退費。殊不知被拒絕的用戶大發雷霆:「從來沒遇過這麼沒有同理心的公司!」甚至揚言要在網路散布我們差勁的處理方式。我嚇到了,緊急答應退費需求,同時也耗費了多餘的客服處理人力。下令「搶灘」的我失敗了,傷亡的再也不只是我個人,而是整個軍隊。為此我懊惱了好久。
「做錯決策有什麼關係?下次做對就好了」這是領袖100導師John跟我說的。我常常在怕做錯決定出糗時這樣提醒自己。就這樣,一天到晚都在面對變化,我的無塵室框架也漸漸軟化了。我的包包現在可以帶進房間,穿過的衣服我會偷偷掛在櫃子上,而在我面對每一個選擇時,都不再那麼輕易走向安逸。
「你知道嗎?當你覺得選擇很痛苦時,就選那條你覺得痛苦的路。」這是我老公告訴我的,有時候,我甚至會刻意選擇那個我直覺不想選的路,然後在每次選擇後,有點變態的期待之後感到痛苦、但會有所成長的過程。
這是現在34歲的我,正在寫我自己的人生故事。這次面對面試官的問題時,我應該可以講個半小時。「那個,不好意思,面試時間已經結束了,講完了嗎?」大概會是這樣吧。
(作者Ginger陳佳君,目前在線上教育產業擔任課程營運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