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傳產還是選新創?所有的工作,都要找到自己的破關攻略

如何順著遊戲規則「活下去」、玩到變成行家,跟傳產或外商並沒有絕對的關聯。
圖片來源:Unspalsh

在開始分享我的工作心得之前,我想先跟大家說一個原汁原味的故事,也請大家猜猜看,這個故事發生在傳產?還是新創?

當時,我在那間公司到職不滿三個月,還在熟悉流程,搞懂公司文化跟部門之間狀況,就被交付一個任務,要負責產出該季的電視廣告。那支廣告在設計上,希望呈現產品的多元化內容,因此需要跨部門協助,取得名人同意拍攝或授權過去的畫面。我跟當時的主管在對過我們的需求後,就把擬好的內容發給另外這個部門的主管。

發完訊息沒多久,我主管就被叫走。回來後,他帶回一些要我重新調整那份需求的建議,還加了一句:「下次,要記得叫他OO哥!」

先學會做人,才能活下來

我是一個待過傳產跟外商的「社畜」,主要負責產品行銷;打滾了幾年後,目前的我選擇回到傳產。很多人對傳產的想像就是老派、守舊、官僚,相對的外商或新創則給人品牌亮眼、福利優厚、薪水漂亮等印象,所以不能理解,為什麼我要放棄新創公司的工作,回去「沒人要做」的傳統產業?

老實說,我並不否認大家對傳產的印象,但是剛剛第一段的故事,其實是我在一間新創公司碰到的狀況。那個案子結束後,我主管因為在專案途中出國,因此買伴手餅乾回來後,還叫我去發給合作過的窗口。

「在這30年,我學會了一件事,每一個機構,每一個部門,每一個崗位都有自己的遊戲規則。不管是明是暗,第一步是學會它,不過好多人還沒走到這一步就已經死了。第二步,就是在這個遊戲裡面把線頭找出來,學會如何不去犯規,懂得如何在線球裡面玩,這樣才能勉強保住性命。」這是香港警匪電影《寒戰》中的經典台詞。

大家對傳產最詬病的官僚、老派問題,其實無論哪間公司都可能出現。基本上每個公司、每個產業,都會有各自的規則、文化以及前輩,如何順著遊戲規則「活下去」、玩到變成行家,跟傳產或外商並沒有絕對的關聯。

以前我在媒體代理商公司的一位前輩告訴過我,這世界上所有的問題,99%都是人的問題。身為菜鳥的我當時還不太懂,等到我跳過幾間公司後,才慢慢認同這位前輩說的話:不管是傳產還是外商,其實就是搞懂那間公司的遊戲規則,做人跟做事都一樣重要,甚至要先學會做人,才有辦法活下來。

處不來的人,就把他當作修行挑戰吧!

我的公司是傳統食品業,旗下有配合廠商,因為是關係企業,所以有些窗口的專業度沒那麼高,對於基層PM態度也比較差。身為小小PM的我,經常跟對方起衝突。由於雙方關係不好,每次在發工作或是要協調時間時都很不順,所有的事情都毫無彈性。我很氣惱,三不五時就跟主管反映我的不滿。

終於有一天,我的主管爆炸了,回過頭把我罵了一頓。當天超委屈的我向同組比較資深的同事抱怨,這位前輩告訴我:「你主管當然也知道合作廠商有這些狀況,但目前就是無法調整,你現在一直說,他也沒辦法改變啊!」

從那天之後,我就開始調整作法,觀察一直處不來的合作窗口,看看能跟他共處的同事都是怎麼溝通的?也會觀察對方喜歡什麼,在每次員工旅遊或是休假出去時,記得帶小東西回來送他。過了一段時間,不僅工作上變得順暢許多,甚至會開始有一些私下的聊天,向我抱怨其他同事的問題等等。雖然對方後來因為專業上的失職而最終離職,但這個經驗還是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學會在規則中活下去

我自己的體會是,面對每間公司、每個你會對應的人,都要找到屬於自己且可以破關的遊戲攻略。我選擇回到傳產的原因是,我覺得在工作上的自主掌握程度和自由性,相對外商來得彈性很多。從公司決策到自己手上的產品設定、包裝、內容物,預計要開發的新品,還有行銷廣告的內容,設計製作物等,不會受限於國外不符合當地市場狀況的限制;也不會看到什麼市場需求卻無法開發新產品,或面對既有產品缺點而無法調整。所有面對的同事、合作窗口,自主權多是在自己手上,而且相較起來其實更有機會可以改善。

大家對於傳產印象中的老派、守舊,對我來說,就像遊戲中的「基本設定」,會被保留下來,一定有那個時空背景下的原因,或是過去讓企業可以成功的經驗。如何在現在的時代去因應、變化,就是我的功課。

所謂有經驗的「老屁股」,我把他們當作修身養性的魔王關,每天告訴自己要學著用不同方式去看待,找出可以相處或是解決魔王的方式。畢竟不可否認的是,他們都是在遊戲中活下來的勇者。因此對我來說,傳產工作要面對的挑戰和困難,其實跟外商相當,而且可以獲得更多對於產品上自主操作的經驗值和養分,不僅學習到專業技能,也能學到「怎麼活下去」。

(作者Hogan是夾縫中求生存的上班族,對工作仍保有期待,希望會因為工作能對社會有所貢獻或能讓這個世界有一點點的不一樣。)

此文同步刊登在獨立評論@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