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便利貼女孩到外商管理職,我的職場逆轉勝之路

今年28歲,我從便利貼女孩晉升成為外商管理職。職場上從來沒人告訴過我,邁向成功的捷徑是什麼,但這幾年我持續在成長的路上摸索,跌跌撞撞後也不斷修正方向,只為了找到熱情,與一條適合自己的路。
我真的甘願一直訂便當嗎?
依稀記得剛畢業那年,帶著青春氣息踏入社會,也受到許多職場劇情薰陶,夢想著進入外商企業,從此過著亮麗且豐富的職場生活。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我投了數十份履歷,有些被發了無聲卡,有些則在面試完因為沒有相關經驗而吃了閉門羹。最後我輾轉加入一間台灣企業,開始當起「便利貼女孩」。
那時我每天圍繞在例行性的業務中,還身兼泡茶與訂便當小妹,隨時隨地要抬頭挺胸,有精神的高喊「長官好!」現在回頭想想,第一次踏入職場碰到這些經驗也是挺特別的。但這種情況下,任誰都會懷疑自我存在的價值:下一個十年,我會成為一個訂便當專家嗎?怎麼身邊的同學看起來發展比我更好?我是不是該砍掉重練,趕緊逃脫?在這一連串反反覆覆、徹夜難眠的日子裡,我發覺自己失去熱情。
花了一些時間沉澱後,我決定振作。既然找不到熱情,那就從生活和主業往外拓展。於是我開始主動嘗試自身業務以外的項目,自告奮勇的在公司裡舉辦起第一屆運動大會,活絡同事與同學之間的情誼,同時也主動跟進大型項目,學習時程追蹤、撰寫行銷企劃案等等。在這過程中,意外發現自己對於企畫執行充滿熱情,於是我著手規劃未來的藍圖,夢想著十年後能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
那段時間,我利用下班時間參加各種有助於自我提升的活動,像是讀書會、研討會與講座等等,不斷吸收各種知識,同時也開始學著搭建部落格,利用下班時間寫起「職場觀察」與「學習筆記」等文章,希望能幫助到剛出社會或是對未來感到茫然的其他人。
不理會酸言酸語,堅定自己的目標
還記得當時我受到陸劇《杜拉拉升職記》的薰陶,所以將部落格取名為「小資女升職記」。當時有一篇文章引起許多人的關注,上線短短幾天就帶來上萬次觀看,但也引來了正反兩極的聲音。
那篇文章的標題是〈資管系畢業,不太會寫程式,卻不想做跟資管系毫無關聯的工作〉,裡面用第一人稱的方式描述自己讀了4年資管系,考取了多張程式語言的證照,並在就讀時期把握實習機會,到科技公司體驗了助理工程師,卻發現自己並不適合繼續朝該領域鑽研,因為找不到工作上的熱情。結果很多正義魔人留言酸我:「既然知道不想當工程師那幹嘛不轉系?」「浪費社會資源讀四年,卻不在工程師這條路上有所貢獻?」「講這麼多,就只是你能力太差罷了!」
坦白說,看到這些酸言酸語,說心情不受影響是騙人的。不過,我還是決定不多作解釋,繼續堅持尋找自己真正喜歡的領域,慢慢摸索出自我的定位並且努力突破,把視線聚焦在自己未來想變成什麼樣的人。
有了目標後,我開始透過OKR(Objectives & Key Results)設定每季、每年應該要達成什麼成果?學些什麼新知識?當時我夢想進入大型跨國互聯網企業,所以我也不斷關注正在起飛的App,並且運用在校所學的技能去快速吸收產業知識。就這樣日復一日,在 25 歲那年,因緣際會在朋友推薦下獲得正在海外大舉發展的短影音產品,經歷了幾關面試後,幸運拿到了入場券,開啟了不一樣的職場生活,也實現了出差工作同時旅遊的夢想。在這間跨國企業裡,我體驗了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同事彼此如何合作無間,以剛柔並濟的手段去推動項目進行,也提升了不同的視野。也是從這個時間點開始,至今年薪整整翻了3倍。
成功的捷徑是不斷學習!
如今,我已經從當時的訂便當女孩,搖身一變成為外商公司的管理職。如果真的要說邁向成功的捷徑是什麼?那答案應該就是:不斷學習!
我覺得,人生不該只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應該隨時替自己畫下大餅,然後守著它、突破它,最後再去實踐。不管結果是好是壞,都是靠著自己的毅力走過。縱使行動力往往和內心的聲音背道而馳,看到社群同溫層過得舒適的日子,一個不小心就可能把持不住,但每每在睡前,腦海中浮現未來5年的模樣,那個畫面是多麼的華麗,也許最後並不全然能照著心中那張藍圖實現,但至少有個目標,知道現在遇到的挫折終將成為未來的墊腳石,這條路就不會這麼辛苦了。
也許很多人會嫌一個月賺2萬多元很少,但卻沒有想過人生只剩不到2萬天,該如何精彩的度過呢?加油!每個人都不完美,但奮鬥過成功的滋味,會更甜美!
(作者Angela,經營Medium同名部落格與痞客邦「小資女升職記」,曾任短影片產業海外運營,希望能將互聯網經驗帶回台灣。下班後也專心於自我提升,希望能打造小資族投資理財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