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找工作難不難?台灣窮學生的日本求職記

出國工作雖然在求職上會遭遇不少挫折,但對於每一個人來說,應該都是視野上、人生經驗上相當好的成長機會。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目的雖是虛設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麼拉緊;拉不緊就彈不響」

這句話,出自史鐵生的短篇小說《命若琴弦》。我覺得這句話某種程度上側寫了我的人生。

人總得有個目標,才知道怎麼去努力,也才知道該怎麼活。而對我來說,從大學第一次自己出國打工渡假開始,我一直心心念念執著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出國工作」。這個種子,慢慢改變了我的人生進程,進而最後讓我投身於「日本獵頭」產業,與幾個朋友共同創辦了TaiwanCareer這個海外獵頭品牌。

華麗放鳥與東京面試初體驗

其實一開始對於出國工作,我也就只是想想,沒啥實際行動。而出國工作的真正契機,卻起源於一個有點荒誕的插曲。

我自己快畢業時,不但不知道怎麼出國找工作,甚至也不知道怎麼在台灣找工作。手足無措之下,只好把學校徵才博覽會的職缺全部翻了一遍,然後挑出幾個自己想找的職缺。去蕪存菁的過程中,覺得一個一個看挺麻煩的,於是就順手架了一個簡單的網站,做了一個整理校內職缺資訊、說明會時程等等的網頁。無意間,我已經開設了一個類似於求職佈告欄的服務,也因此認識了一些人力資源領域的朋友。

當然,大學時代做的專案,是很難延續下去的。不過當幾位真的在人資領域創業的友人問我想不想去觀摩一下日本的就業博覽會時,我還是秉持著從業人員的矜持答應了。沒想到一下飛機才發現,大家都突然有事不能去,結果只有我一個人在東京……

別人被放鳥頂多就是浪費一些時間,我被放鳥,還多賠了一張機票。無奈之下,心想來都來了,只好在會場當場修改英文履歷,身份也從來參訪博覽會的台灣公司,變成了找工作的求職者,並且硬著頭皮,參加了幾場現場面試。

頭都洗下去了,乾脆赴日求職

回來台灣之後,意外的開始收到一些公司第二次面試的邀請。當下我被迫做出決定:到底是乾脆放棄,就當這一切是個美麗的錯誤,又或是乾脆真的飛去日本找工作?

真心感謝年輕時的無所畏懼,反正說到底就一個人,畢業後也沒工作。我沒想太多,立刻買了一張隔天的機票,熬夜補齊各種日文、英文履歷,寫到凌晨5點多,匆匆忙忙趕往機場了,下飛機後馬上迎接第一關:當天下午3點多的「三井商社」上機筆試。

從上飛機的那一刻開始,我的際遇,就某程度上跟日本深深綁定了。目標雖然是個意外,但是還是非得有不可。而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堅持著拉緊琴弦,繼續拉著不成調的青春的歌。我的日本找工作長征,正式開始!

貧民窟的高級西裝

然而,這個過程並非你以為的一帆風順。由於大學剛畢業,沒什麼錢,我在出國前一天直接選了Airbnb上面最便宜的旅宿,1個月4萬日幣的住家,並且約定入住當天現場付款。畢竟我還是窮學生,付不起太多仲介費。直到去了才發現,這哪是什麼便宜旅宿,根本就是貧民窟!

貧民窟這個字有點聳動,我得好好說明一下貧民在哪裡。首先,我們的房間大約有大約5~6坪,還不錯吧?對,這樣一間住12個人。房東用木板做成了一格一格的木架,我們就睡在格子裡面。基本上是像一堆牙膏盒一樣的結構,你得用爬的才能進去。如果你看過所謂香港板間房的話,差不多就是那樣個感覺,只是空間只有IKEA下舖床的三分之一。

夏天12個人擠在一間房裡,沒有冷氣,所以大抵上大家睡覺都不穿衣服。有人乾脆就睡在走廊地板上,畢竟走廊空間還比較大。我因為初來乍到,一定最菜,只能撿別人不要的位置,所以我住的是牙膏盒矩陣的最下排。為什麼最下排沒人要呢?因為那個位置,永遠照不到陽光。我一個禮拜之後,就發現自己開始日夜失調了。因為我沒有面試就不太出門,但是由於看不到太陽,所以生理時鐘一下就亂了。

我的……呃,牙膏盒最下排,剛好也是12人份電源的總插座。因此我住(爬)進去的時候,暗自想了一下,如果發生電器走火的話,一條爛命,就這麼算了吧!

因此,我的求職之旅,可以說是抱持著付出生命般的認真展開的。

那段時間,我每天都在寫各家公司的面試文件、考題、履歷表(日文叫做Entry,有一堆很繁瑣的問題),寫著寫著,幾週下來也寫滿了40~50頁的A4紙。

有面試時,我就穿著我在台灣買的高級西裝,直接殺進銀座、丸之內、日本橋等高級摩天大樓面試。偶爾,我會在面試前站在巨大的摩天樓外仰頭看,想著如果能在這邊工作該多好?然後結束面試後,縮回破敗的藏身處,繼續埋頭準備下一場面試。

因為沒錢乾洗,汗水乾了又濕,我的西裝還會慢慢的析出鹽。我只好每天都沾一點水,把西裝晾在走廊上,想把鹽稍微攤薄一點,以免汗水一乾,會產生一條明顯的白線。於是,我的西裝,成了我所住的困頓房間的奇景。其他住戶只要看我西裝在不在,大概就知道我今天有沒有面試。

雖然成功,卻選了一條最笨的求職路徑

最後,我還算幸運,找到了相當不錯的工作,位於日本港區數一數二的高樓「虎之門之丘」,也是我曾經嚮往的、穿得西裝筆挺的IT顧問業。讓這個故事不至於有太淒涼的結尾。

只不過,其實我大多數的努力,大抵上都是白費的。

整趟下來,我拿到了兩家顧問業的offer,另外還有幾家應該也算有拿到offer,但是沒比顧問業的好,所以終面前提前放棄了。不過其實,大多數的成果,都不是我那3個月間可歌可泣、摧枯拉朽來的成果。那3個月投的50多家公司,最後只上了1家。反倒是前面一開始參加展覽時面試的5家,就有2、3家公司談到最後、拿到offer。

直到我在日本工作了幾年,自己也從面試者變成面試官,我才發現,其實當年很多的嘗試,根本就不可能成功。因為我是跟日本人一起投職缺,不是透過外國人專門徵才的管道,公司根本就沒有做好收外國人的準備,因此怎麼準備都是沒用的。

舉例來說,我一開始投遞的很多大型公司,其實根本就不曾、也不打算收外國人。加上要招募外國人,公司其實得做很多諸如入管局手續、申請簽證、文化對應等等準備,因此很多公司內部甚至是只要看到沒簽證的求職者,就先刷掉了。而一開始的論壇,因為本身就是鎖定有海外經驗的求職者,所以來招募的企業本身也都做好了找外國人的準備,在公平的競爭條件下,我們當然比較容易勝出。

幫更多人少繞點路,成功到海外就職!

以上的故事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後來我因為家人的關係,還是從日本回到台灣,不過在日本工作的這幾年,特別是這一段走彎路的求職經驗,卻對我的人生有很大影響。

在海外工作這幾年,陸陸續續遇到了很多從台灣來日本的朋友。我發現很多人其實也都是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當然,我們運氣都很好,最終都在日本找到了不錯的工作,但是同時,卻還有許多無論怎麼努力,都總是差一步,沒辦法拿到工作的人。這也常常引導我思考,如果當年我沒有幸運在日本找到工作的話,會不會我的人生際遇、或是我看待工作的視野,就會因此而不同,沒辦法看見另一條路的風景?

但是我能確定的是,出國工作對於每一個人來說,應該都是視野上、人生經驗上相當好的成長機會,我自己也收穫良多。因此,回到台灣之後,我開始與一些原本也在日本工作的夥伴一起逐步推廣出國工作這件事。

當然,出國找工作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資訊不對稱之下,往往會造成事倍功半。但是經歷過這一段旅程的我們,卻可以憑藉著自己在日本工作的經驗,包含怎麼找工作、怎麼面試、怎麼選公司等等,在大家即將前往海外挑戰的出發點提供求職資訊、幫助大家少繞點路。也因此,我們推出一個協助台灣人到日本求職的計畫《東京工程師圖鑑》──一個從幫忙搜集工作資訊、準備履歷、面試練習到協助分析職缺等「一條龍」式的赴日找工作服務,幫助更多想到日本工作的人順利踏出第一步。

(作者Eddie先後任職於日本、台灣兩地科技業,並且為赴日求職網站TaiwanCareer的共同創辦人,旗下共有兩個品牌《東京工程師圖鑑》、《日本求職攻略》,分別負責理工科與文組求職。2018年創立以來已經在台北、高雄等地開設過超過10多場赴日求職說明會,協助超過1,000多人,協助求職的領域也從軟體工程師逐步擴張到各行各業甚至打工渡假。)

此文同步刊登在獨立評論@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