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你,還在羨慕別人嗎?
2020-08-20
by Barry / 華人領袖一百第一屆學生

我是Barry,一個從小知道要遵守規則的人。深怕「失敗」的我,相信只有照著前人的規則走,才能避免任何危機與不安全感出現。於是,在父母的期待下,我一一完成該遵守的「規則」,慢慢成為一個所謂的好孩子。我相信這樣的我,就不會面臨失敗的痛苦風險。
上大學後,在一次的社團活動中接觸到影片拍攝。這跟我所念的科系完全沒有關係,但我卻充滿熱情的學習,時間久了,我也慢慢有機會接一些商業影像案,而心中這份熱情也不斷的膨脹,最終讓我打破原本認為該遵守的人生規則,做了一個決定,就是「休學創業」。
我知道,這個決定在家庭間必然掀起一場革命。於是我先斬後奏,辦了休學的同時也申請提早入伍,不等家人發現事實,我就已準備踏入軍中服兵役,一年後退伍。21歲那年,我展開自己的事業夢。
創業帶給我的是失敗
一開始,我與朋友們合夥開了一間多媒體製作公司,主攻音樂製作,高談企業願景及組織發展,規劃了3~5年的藍圖。但我們沒料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景氣衝擊,對我們的想像造成極大挑戰。初生之犢不懼虎的我們,憑藉著熱情與毅力,一一克服各種難關,接到許多歌手及樂團專輯製作,只是當業績看似有所成長時,大家的想法隨之增加,爭吵也更多。在各有堅持的情況下,短短一年的時間內,我們就拆夥,結束這間公司。
半年後,又再次有朋友找我創業。這次,我們打造了一個專屬高中生的新媒體「高校誌」,懷抱著理念與憧憬,期待為台灣媒體環境做些不一樣的事,也期待成為校園的第一指標品牌。身為年輕人,我們最不缺的就是創意及靈感,做雜誌、拍影片、舉辦許許多多線上線下活動、在市場上引起不少學生的注意。只是,在看似美好且光鮮亮麗的成功光環下,強烈的無力感卻不斷的打擊我。
我們雖有很好的點子,但缺乏業務經驗及人脈資源,在業績上始終看不到好結果。堅持了兩年半的時間,在種種壓力下,最終我還是決定離開。
每一段事業的過程都是在自我探索
兩次創業都在短時間內夭折,對於從小追求當個「好孩子」的我是很大的打擊,也讓我有了「人生失敗組」的自我懷疑。或許,安分守己當個平凡的上班族,才是我該做的事吧!
不得不接受挫折的我,這次去了知名的廣告代理商工作,當一個企業中的小螺絲釘。不過,在紮實的基層工作中,我終於慢慢搞懂品牌行銷是怎麼一回事,也更清楚怎麼做好每一件小事。摸索的過程裡,我想起了曾經對拍片的熱情,也想起大學時期願意為了追逐夢想打破規則的我,那種純粹的渴望與憧憬。那段時間,我重新走進「規則」,看著書上教的創業心法,追求保守的商業模式,只做合理的事。只是,我知道那個看似走上正常道路的自己,內心還是有著發展自我的願望。
過了兩年,我離開了廣告代理商,又再一次選擇創業。這一次,我回到最初的夢想,拍片。
28歲的我,第三次創業,在許多業界前輩眼中,依舊是那乳臭未乾的小毛頭,人脈與經驗也沒增加多少,但幸運的是,前兩間「失敗」的公司經驗,幫助我擁有更廣的思維去看事情,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也因為以前創業,接觸過各行各業的新創朋友,多年過去,他們的事業也慢慢壯大,從朋友變成了我的貴人。
大家都說事不過三,那第三間公司就會一帆風順了嗎?當然不。許多時候,我還是陷入低潮挫折,一度跟合夥人拆夥,業績增長的壓力從不曾小過。在媒體求新求變的時代,我常常茫然,公司經營的下一步到底是什麼?
我在華人領袖100的導師劉文硯,此時給了我很大的信心。擁有多年媒體經驗的他分享過往案例,多次讓我知道,我思考中那些看似冒險、不確定的事,其實是可行的。在我想發展新的事業模式時,他也能快速的提供資源,讓我精準一次走到位。
擁抱失敗,才會越做越好
在今年全球疫情的經濟危機中,我的公司也正式邁向第5年了,幸運地成為那倖存的1%創業新手。一開始在職場摔斷的骨頭夠多、長回來的骨頭夠強壯,才支撐了現在的我。
我常常問自己,我成功了嗎?什麼才是成功?如果請我分享「成功」這道題目,我可能會冷場到底,不知道能說什麼,但關於失敗的慘痛經驗,我很願意大方分享這份幸運的禮物。
(作者Barry,現為路人甲影像的負責人&監製,服務客戶有三星、安麗、寶僑、統一、台新銀行、Acer及三菱汽車等,期待在影像資訊爆炸的時代,創造出更多元類型的影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