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世界對你說No,你還敢不敢大步向前?

2020-08-06

by 憂憂 / 華人領袖一百第一屆學生

你刮過痧嗎?

我是一位物理治療師,也是祖傳刮痧的台灣第三代,曾經擔任國家代表隊的隨隊治療師。一直以來,我接受西方的醫學培訓,卻立志要把陪伴我30年的「刮痧」,推廣到全世界。

我發這個豪願,有人笑我傻,有人冷眼旁觀,連家人都不是很支持。但我想讓全世界都知道中華文化的智慧,也希望能祖先傳下來的技藝,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像刮痧這樣傳統到不行的民俗療法,即使目前已有一些研究在探討它的實證,但我在研究所碰到的老師們,多半還是一聽到刮痧就直接搖頭,覺得沒有根據,或是覺得這跟物理治療沒有什麼關係。

即使全世界都對我說No,依然阻擋不了我的堅持。這源自於我成長的過程。

傳統療法的智慧

小時候,我媽媽在某間大型教學醫院工作,但碰到我身體不舒服時,她卻很少帶我上醫院。相反的,她總會拿出刮痧盤來刮我──沒錯,不是安撫我,是刮我!

「媽,我好像感冒了」、「媽,我拉肚子」、「媽,我剛剛騎腳踏車跌倒了」……不管遇到什麼狀況,我媽總是這一句:「是喔,來刮痧!」

童年生活中的各種不舒服,我幾乎都是靠刮痧解決。也因此我深深相信刮痧可以幫助到許多人,就像我小時候被刮痧所保護一樣,平安、健康的長大。

跟刮痧第一次直球對決,是我的研究所論文。我還記得我第一次上台報告刮痧相關的文獻時,大家都覺得很有趣,但也看到一些老師眉頭深鎖,雖然主題好像很吸引人,但還是有點不確定,大部分人對刮痧的印象,都停留在「看起來很可怕、好像很痛」的傳統包袱裡。

我發現,2001年有一部電影《刮痧》,片中西方人誤以為被刮痧的小孩是遭遇虐待,導致主角家庭破碎。這部電影探討的是東西兩方國家的文化差異。後來也有其他美國學者發表對刮痧的平反文獻。

刮痧真的是皮下出血嗎?不只西方文化有偏見,就連東方人也有很深的誤解。我曾經透過超音波做實驗,發現刮後血流增加的點其實不是淺層組織,而是深層,但這一點都不符合淺層應該要先被刮破的物理性常態。從其他研究的刮後組織切片圖來看,血管壁是否真的有被刮破更是未知,不過,有一點明確可以知道的是,研究發現:刮痧後血液循環大大的增加了4倍,進而提升身體修復力,更有研究發現,刮痧完後免疫細胞會增加。這些研究結果,都讓刮痧這門傳統療法,更加科學化。

我堅持的這項研究,讓我在讀書期間碰到不少質疑,但非常感謝我的指導老師,讓我能夠去探索自己真正有興趣的主題。這也讓我第一次領悟到:即使大多數人不看好,但只要關鍵的人支持你,你自己又夠努力,透過體制內的方法做非典型的主題,其實,你還是能實踐自己的初衷。

作者黃卉君擔任國家隊隨團教練。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就這樣帶著一絲不服輸的心情,離開國家隊之後,我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希望能把刮痧推廣到國際。常聽人說,新創企業每年10間會有9間失敗,但我們成立迄今2年多,不但幸運活著,還準備拓店,很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

我後來體悟到一個道理,任何你想實踐的夢想,往往都是從不被看好開始的,而唯一能支持你走到最後的,是你原有的善念與初衷。走一條與眾不同的路,必然是辛苦的,但也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最能扮演及成為你自己。所以與其東想西想,不如就勇敢地做自己,付出所有能付出的,緩慢的、紮實的前進。

前進的過程中,如果有人幫是很大的福氣。但其實這些所謂的幸運,還是源自於自己的努力。我的公司從一開始只有我一人,到現在團隊有十幾個人,這一路是充滿感恩的,也因為好友的關係,讓我接觸了華人領袖一百,認識了顧名儀導師。

我還記得當我跟導師討論拓店計畫時,由於我是白手起家,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我的思維都是我要怎麼做好成本控管,才能有較高的機率讓店面活下去。在我看來,店面空間足夠就好,從未想過更大的店面或裝潢。但導師提醒我,應該要去思考我們的目標族群是哪些人?他們會喜歡怎樣的環境?並且建議我在決定之前,應該要先去體驗各種服務,去開拓我的視野與想像。就這樣短短的一段話,讓我看到了以前不曾想過的面向,也更釐清了自己想要的定位。

在新型冠狀病毒肆虐的這一年間,疫情讓許多公司成為歷史,說要在這時候拓展事業版圖,再次有一百萬個「No」來到我面前。然而,我卻也看到這是一個新的機會。刮痧產業與健康相關,我們要如何讓民眾安心願意來接受服務?可以在這個時間點給他們怎樣的協助?這成了我的下一個挑戰。然而我知道,只要勇敢持續前進,雙腳發抖仍緩慢向前,不管面前有多少「No」的質疑,我都可以成為對自己說Yes的第一個人。

 

此文同步刊登在獨立評論@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