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用考慮錢,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2020-06-25

by 蔡宛伶 / 華人領袖一百第一屆學生

能夠任性地不為五斗米妥協自己的價值觀,是多麼幸運的事。 圖片來源:本文圖片皆為作者提供。

我是個怪人,雖然自己很早就意識到這點,但很晚才接受這件事。對逛街提不起勁,對娛樂八卦無感,對運動賽事不熱衷。找收入穩定的工作,好好賺錢儲蓄,學理財投資,累積一定的社會資歷後考慮成家立業……甚至連「賺錢」,也從來都不在我人生的優先清單上。

2009年,29歲,我離開上班族的生活,正式開始不務正業的人生。

作者的畫作

告訴我,該怎麼活得像個人?

這也沒興趣,那也沒興趣,那這個人都在幹嘛?

只要哪件事聽了內心澎湃,我就想去親眼看看。因為這樣,我在南太平洋的卡兒哈甘島,靜靜聽著海水漲潮的聲音,被天空與海水包圍著,體認到人類的渺小,內心卻湧現莫名的滿足感;我在南印度的曙光村,拜訪有機農場、社會企業,到學校聽著談吐從容的小學生介紹他們學習的課程,了解具有願景的人類社群,實際上如何運作。

我依循內在的渴望,想找出活著的意義,所以全心投入藍慕沙啟蒙學校的學習與推廣,被學校邀請擔任台灣課程聯絡人,而後依循著藍慕沙的建議,開始學自然農法、學習生態村的概念知識,學習如何過「獨立自主」的生活。體認到自己不適合當生產者,所以轉而推廣友善土地的產品或活動,後來意識到自己對海洋的陌生,因緣際會下又展開認識台灣漁業的計畫……我的生命可說是由各種「神展開」堆疊而成的。

在這一連串看似不相關的經歷當中,我從來沒有把「賺錢」放在優先要務。但,這並不是因為我家裡有錢。相反的,在我國中時,家人被騙,欠了銀行巨額貸款,讓家裡陷入財務窘迫的狀況。之後像在接力一樣,家人們大小債務狀況不斷,只是我因為年紀最小,涉入了解的程度有限,慢慢長大後才逐漸意識到問題的嚴重程度。

也許是因為自己的成長過程如此,所以我下意識對金錢有排斥感,認為它是麻煩的來源,所以敬而遠之吧?

一不小心,已經過著理想的生活

「如果你有充裕的金錢,還會做現在在做的事嗎?」

「嗯,我會。」

常常進行自我對話的我,有陣子常問這個問題。某天突然意識到,原來自己已經在過著理想的生活了。不為了五斗米妥協或放棄自己的價值觀,如此任性的生活方式,竟也吃好睡好活到現在。

但也深刻體會到,放下過去成見,重新對金錢改觀的重要性。過去兩三年,陸續認識了許多有趣的朋友,有返鄉務農、自力造屋,回到自然生活的人們;有投身公共事務、文化傳承推動、發展地方創生的青年團隊,都是理念重於收入的傻子,也常常因為沒錢推動理想,讓自己陷入妥協與掙扎之中。

「明明想推動永續志業,卻連基本收入都有問題,這不對勁啊!」

看著一個個被消磨的熱情,體會到「擁有可自由運用的金錢」是多麼重要。即使領悟到「錢」不是我的所有物,而是能協助我完成更大夢想,從中流通運用的資源。但是對於商業模式完全陌生的我,要如何從頭學習呢?

「非營利如何營利且永續?」在這個提問下,我發現了「華人領袖100」計畫。

雖然很早就看到報名資訊,但遙望導師名單與資歷,完全是不同世界的人。沒有創業或帶領團隊經驗的我還想報名,是去鬧場吧?在內心小劇場來回上演幾場之後,最後鼓起勇氣送出了申請。

推廣無毒食材的「吉品養生」創辦人白佩玉老師是我的導師。第一次見面聊沒多久,心裡就知道「這是我要成為的人!」從共好出發,踏實的行動與修正,一步步發展出事業體。說話展露出經營者的敏銳與力道,卻不會給人壓力,反而是滿滿被支持充電的感覺。「利他」是佩玉老師強調,無論做什麼決策與行動,都要時刻謹記在心的重點。可以認識到如此契合的理想典範,也讓我心裡更篤定,以更中性的態度去看待金錢。

無論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宇宙都在幫你

我相信,不管是溫拿或魯蛇,每個人的生命累積都是有價值的。過去十年的冒險不全然是愉快的,反而伴隨著不斷自我揭露,面對自己真實赤裸的部分。選擇與大部分人過著不同的生活,最大的挑戰總是來自於自我懷疑。「我的人生到底累積了什麼?」曾在黑暗中不停吶喊的我,在串連起過往所有發生的意義時,看見自己從每件事培養出深刻的同理心與覺察力。從嫌棄自己到愛自己,從與世界分離到重新相連,我找到了活著的答案。

2020年在全世界投下了震撼彈,也包括我,只是與疫情無關,而是年初家人重度中風,打亂了所有原本的計畫。從只要顧好自己,承擔起照顧全家的責任。在未知挑戰中仍能抱持感謝與平和,就是我鍛鍊出的超能力吧?

生命沒有偶然或意外,即使過去懵懵懂懂,生命給了我所有需要的資源,一步步成為我的力量,讓我培養出看見每個人獨特價值的能力,協助他人渡過迷惘低潮。願這個力量能發揮它的最大價值,穩定人心。

參加華人領袖100計劃又是一個神展開,在短時間內認識了各種從未想過的產業別,快速打開我的視野與思維方式。我知道,這絕不會只是為期一年就結束的計劃,而是下一個十年,為華人社會創造共好的開始。

(作者蔡宛伶,沒有什麼驚人履歷頭銜,但有很多奇妙經歷的平凡人。專長是畫圖、傾聽、觀察人類與提供諮詢。人生目標很簡單:「深深呼吸、好好吃飯、靜靜入睡的每天」;「好好道謝、好好道歉、好好道別的一生」;「跟更多人一同創造,可以自在生活的世界」。)

此文同步刊登在獨立評論@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