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不好嗎?我們或許都太努力,只為活成社會想要的樣子

2020-06-11

by Ashley Chen / 華人領袖一百第一屆學生

三十世代的茫然,以一半的自己活出這個社會的樣子。 圖片來源:本文圖片皆為作者提供。

我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女生。

是家旁邊,會穿著夾腳拖去巷子口那間,無論對誰都喊著帥哥美女的早餐店買早餐的平凡女生。是教室裡,總是把鉛筆盒不偏不倚擺在桌面1/3處,從早自習就挺直腰桿看著老師,寫下每一句話的平凡女生。是公司裡,總能把事情做得合乎期待,總是被第一個想到可以接下那些沒有人願意做的事的平凡女生。

我的家庭完整無瑕,從貴族學校升學、明星高中畢業、擁有雙碩士;有著大公司的海外經歷、也有小新創的求生經歷;曾經有一段論及婚嫁的愛情,還有著許多我愛也愛我的人們。我把自己到2020年5月為止的33年,紮紮實實地活成正是這個社會所期待的那種,平凡女生。

我常把羨慕他人掛在嘴邊,是不是因為我始終無法成為你?

因為是一個如此平凡的女生,我總是開口閉口:「好羨慕A喜歡攝影、品酒、畫畫……」、「好羨慕B,懂旅行、懂美食……」,我更羨慕C選擇了一條所謂非主流的職涯,羨慕他眼神發亮地滔滔不絕訴說著所遇所聞,不只ABC,我也羨慕D,還有其他E、F、G……。

因為是一個如此平凡的女生,我幾近毫無自我地羨慕每個可以大聲說出喜歡什麼、討厭什麼、擅長什麼的所有認識或不認識的人們。我以為我可以使用這個平凡女生的角色,搭配著不覺得有任何問題的羨慕他人的心態,平凡幸福(或稱了無生氣)的過我這一生。

在這樣平凡的生活中,我時常在想:「好像什麼都有、什麼都不缺。是什麼樣的好運,我把自己活成這個樣子?是什麼樣的無趣,我把自己活成這個樣子?」

一路順遂的人生,是不是因為我們總選擇簡單的那條路?

33歲的我,一路順遂的人生反而成為了我最害怕的事,害怕的頻率從過往的三年一次,變成半年一次、三個月一次、每週一次,來得比大姨媽還頻繁。我很害怕,但我不知道我為何要害怕,我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這個毫無來由的害怕。

「現在的人生是過去積累的總和,遲早要面對那些你始終不願正視但反覆出現的問題。」我在華人領袖100的導師石恬華,僅在我們第二次互動就精準點出這個「症頭」,她說:「問題從來不會自己解決,它只是會以不同形式持續出現。」而我以為所謂的解決問題,可以從自己的外顯行為、與對方的互動、轉念的思考模式、調整重視的比例等等下手,但我忽視解決問題最重要的根本,是我到底有沒有真實面對自己。

在一次偶然的下午茶,我跟導師石恬華以及逾20年資歷的財經媒體人吳佳晉聊著職涯、談著熱情,在那個不經意的午後,我很坦然地承認我的平凡、我總羨慕他人、我缺乏熱情等種種我認為的不好,那時的我以為我很了解自己,甚至我很會剖析自己。

「你知道嗎?也許人生的茫然,是因為你總選擇簡單的那條路。」佳晉姐這句話,像一道閃電一樣,狠狠打中了我。她說:「有些人不是刻意選擇,而是他們的深思熟慮已經在腦海中對於各種選項做過千百種分析,並在毫無意識下選擇了風險最低的那條路。」所以我是個好學生、好員工、好女兒、好朋友、好情人,我做了這個社會價值體系下不會有任何異議和歧視的所有選擇,一路在框架下長成正是這個社會期待的那個樣子。

安全,而平凡。

我花費人生三分之一的歲月,活出想給你看見的那個我自己

這世界是公平的,每個人一天都有24小時。我們用了8小時在睡眠與休息,用了另外的8小時在工作與生活。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我用了剩下的8小時,努力活出那些陪伴我工作與生活的人們,我自以為的他們期待的樣子。因為花費了人生的三分之一在活出你眼中的樣子,我就少了那三分之一去追求自己真實的樣貌,換算成時間是10年哪!

那是多少的青春歲月,以至於我只能在人類DNA追求生存的本能下,每每選擇最簡單的那條路,把保留下來的能量貢獻給那個不屬於真實的我的樣子。伴侶盟理事長Alex說得對,若不面對自我,我從來就不會知道在這之間,我花了多大的力氣活出想給你看見的那個我自己。

人生第一次,我好想面對自己,我好想告訴你,我想把那曾經被消除的三分之一人生,也拿來活出最真實的自己。把這三分之一的人生拼成一個完整的我,還給自己一個真正的樣貌,也給你看看我真實的樣子。

兩人相愛的真實樣子,只能藏在他人不知道的那個相簿裡。

「嗨,你好嗎?我是女同志,這是我的人生伴侶。」

2020今年我33歲,這是這輩子我做過最勇敢的事,在一個有一半的人我不認識的臉書社團裡公開出櫃。記得那是個微醺的晚上,12點多坐在客廳沙發,看著螢幕上的出櫃文我反覆思索著是否要按下Enter,Enter後我的世界會不會就此天崩地裂?Enter後我的生活會不會就此支離破碎?Enter後我和外在的關係會不會就此被刪除得一乾二凈?

「我們只是相愛啊!怎麼告訴這個世界我愛她而她也愛我,會是那麼地令人膽戰心驚、會是這麼地害怕沒有明天?這不該是一件美好而受祝福的事嗎?怎麼我們這麼害怕的為此隱瞞了三分之一的人生,帶著兩種可能的生命樣貌生活著,還得害怕這個世界對我們的批判。」

我閉上眼懇求這個我愛的世界,讓我有機會無畏無懼活出真實的模樣,「Enter」。

資深媒體人佳晉姐說,面對自己,才會機會找到你也不知道的自己;伴侶盟理事長Alex說,面對自己,才有力氣活出真正的自己;軟體工程師、伴侶盟理事長Alex的伴侶Joe說,面對自己,讓愛你的人行使他們知的權利,才有機會參與你完整的人生。導師石恬華說,面對自己,你的人生厚度才能撐起更多人,當他們對你訴說他們不願面對的自己。

出櫃的隔天一早,我竟是迫不及待地睜開雙眼,雙眼望向陽光灑落的那扇窗,感受著光影在空氣中的流動,眼神最終落在躺在身邊那個相識半輩子的她。那一刻我知道了,也許一輩子我都會顫抖不安,但我有她、我有那些我愛他而他也愛我的人們,我從來不是一個人,是兩個人、是一群人、是一個世代。勇氣不會只是自己給自己打氣,勇氣來自於當你願意真誠面對自己,總有一群人會牽著你的手、會成為你的盾、會陪你一起摔個痛快、會跟你一起正面迎擊這個世界甩向你的任何挑戰。


心完整了,才能把生活過好,才有能力幫助更多人一起更好。

做自己的太陽,我們都能當別人的光

那一天早上彷彿重生,感受著血液在身體流動的生命力,我好像漸漸懂了導師石恬華口中說的,面對自己,才能卸下與這個世界之間那層既透薄又厚重的面紗,生命的層次也會因此展開;面對自己,才有機會鏈接起跟他人的情感交流,才有能力接住他人的不安與困惑;面對自己,才能把自己過好,也幫助更多人一起更好。

從活成一個社會期待的樣子到公開出櫃,在華人領袖100的陪伴下我把故事簡單的說出來了,相信生活的挑戰才正要開始。感謝老天,我有勇氣和愛,我有妳和你們。

(作者Ash是位時常在尋找生命意義的30世代小人物,目標是成為一位有力量而溫暖的大人物,透過到處尋找以願景驅動的人事物來更了解這個世界的運作。相信把自己當成一顆種子,種入一畝名為改變的土地,這個世界會因為越多人的無畏投入,而變得更加美好。)

此文同步刊登在獨立評論@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