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夜市人生到家族事業:中小企業二代,也有「企二代」的驕傲

從夜市人生到家族事業:中小企業二代,也有「企二代」的驕傲

在家族企業經歷事業起伏,也經歷對同學都在外商大公司的羨慕,才發現自己最喜歡的,還是跟家人一起打拚的感覺。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2006年底,結束印度的工作跟中亞絲路壯遊歸國,認為自己可以做到所有的事,年輕氣盛的我,進入了夕陽產業的衛星電視購物家族事業。

爸爸建立的公司算是事業有成,我身為企業家二代、又讀到政大畢業,許多人以為這樣走進家族事業應該是風光又順利吧?但我入行第一個衝擊,就是跟父親爭執。從產品、通路、商業模式,什麼都可以吵,常常一爭就是到半夜1、2點。

父親覺得,過去就是這樣成功,我的想法沒有辦法證明比較好,亂改只是亂花錢,還要求我去夜市擺攤測試市場反應,只因為這是他過去成功的方式。我覺得自己好像進了一間死氣沉沉的公司,無法施展抱負,我不但是整間公司年紀最輕的,又是空降主管,只覺得上班交不到朋友,非常孤單。

當時在拿法鼓山獎學金赴美的姊姊推薦下,我接觸許書訓老師的應用佛教心理學,其中一個概念是:「父親」代表著我的陽剛面,跟上司之間的關係,還有對事業的態度。簡單說,如果過不了「跟父親的關係」這一關,將來去其他公司上班,也會一直跟主管有爭執,未來事業發展也會一直遇到阻礙。但是要怎麼做,才能緩和跟爸爸的關係呢?我也找不到什麼方法,看著跟爸爸之間的衝突越演越烈,媽媽也無可奈何,我決定要逃避。

於是,我利用投資股票賺來的20萬,展開一場歐洲20國90天的沙發衝浪背包客之旅。沒有智慧型手機,不花任何一毛住宿費,全部住在不同人的家裡,每天就是不斷交新朋友,交換故事,但更多的時間是在冬天的歐洲,單獨跟自己對話。

那段時間,我在葡萄牙遇到和樂融融的醫生世家,在斯洛維尼亞地中海旁的小鎮曬著冬日暖暖的陽光,在立陶宛的十字架山看著無盡頭的公路大雪紛飛……然而景色再美,也蓋不住心中的的聲音:我要逃到什麼時候?出發前的應用佛教心理學工作坊,我被請上台跟大家分享自己人生的故事,講到跟父親之間的關係。老師說,兩個人同時往前走,如果是面對面往前,只會撞在一起,要並肩才能一起往前。不要爭著做老大,坐原本的位子,才能做好!

與家人一起度過高低起伏

回國的時間,剛好遇上2008年金融海嘯,加上有線電視法通過,禁止地方購物台,拿不到頻道的我們雖是業界龍頭,也迅速萎縮。關店、裁員,短短一年把數十間門市關閉,只帶了一名老員工回到樹林,所有收入歸零,重新出發。我也決定要回來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跟家人一起重新來過。

那時我知道,我們要在短時間內創造新的營收來源,不然真的撐不了多久。然而神奇的是,當自己改變,整個處境也變了。爸爸迅速做出改變及讓步,發明出電動旋轉拖把,還拍攝介紹影片,媽媽負責搞定金流跟申請專利,我則帶著一只皮箱到世界各地展覽,一年內接了數十個國家的訂單,齊心協力渡過難關。

只是,好不容易有一點小成績,就遇上最大的客戶跳票。一夕之間,我們又變成負債千萬。我永遠記得那天下午會計找我跟爸媽進會議室說客戶跳票的場景,沒有人互相責怪或驚慌失措,只是盤點資源,各自找出可以努力的方向,並把消息告訴員工。而我也在拜訪各家受災戶的時候,發現做live電視購物的機會,在一個月內從提案採購到開賣全台灣第一支白陶瓷不沾鍋,一炮而紅,打破該電視購物台的銷售紀錄。

就這樣,我們的第二次轉型開始嘗試代理世界各國鍋具、發展自有品牌,6年來手上拿到全世界第三大鍋具集團moneta、得紅點獎的德國阿爾卑斯山原礦鍋STONELINE、瑞士百年品牌MONCROSS等台灣總代理,大大小小共28個牌子,也將自己創的品牌外銷,連續4年在台灣刀具市占率超過50%,看起來小有成績。但我心底深處,卻有些說不上的不足。

我身邊,許多同學在外商、大公司工作,坐的是高級氣派的辦公室,對比之下我的辦公桌椅不是撿二手就是自己買材料組的,出差為了省錢住小旅館、坐經濟艙,因為是自己家裡的錢,每一塊都要發揮最大效益。而且說來說去,我們家都還是本土中小企業,不是什麼高大上的工作。有時忍不住想,如果當初沒選擇回家,我現在說不定也在外商大公司,有漂亮的履歷和頭銜。回家接家族事業,真的是好決定嗎?

我在家族企業,我驕傲!

一次跟一個歐洲的企業二代聊天,我問到,歐洲人介紹公司開頭常是「這是從我爺爺開始」、「我父親創立於XX年」,為什麼那麼喜歡把祖先掛嘴上?他告訴我:「因為如果可以跟爺爺做生意,之後繼續跟爸爸做生意、最後又跟他做生意,代表這家人是誠實可靠的。如果沒有信譽,大家不會想要跟這個家族有這麼長久的來往。」

台灣家族企業常被詬病的地方大約分三種,一是用人唯親,二是王子犯法不與庶民同罪,三則是賞罰不分。我們一直努力避免發生這些狀況。我自己跑客戶的時候,常常聽到大家對爸爸的正面評價,跟我說爸爸以前的英雄事蹟,又想起在我們很困難的時候,爸媽還是每年持續百萬捐款:「我們很困難的時候,遇到很多貴人幫忙,所以我們有能力要回饋社會」、「一份薪水,就代表一個家庭」,只要公司經營得好,可以多請人,就代表照顧了更多家庭,有多的盈餘,還可以捐款,這某個程度而言就是在盡社會企業責任,這些都是讓我很驕傲的地方。

而我經歷公司這些起伏,從無到有、轉型,跟創業很相似,雖然沒有大公司的光環,但這些過程跟結果,是在別的地方拿不到、學不來的。

我還記得小學的時候,爸爸媽媽在夜市擺攤,做武場賣刷子,姊姊賣牙刷,我賣玩具,全家人開一輛車,全台夜市到處跑。那時候我以為,擺夜市是全世界最棒的工作了,可以去各種不同的夜市玩、晚睡、全家人在一起。也許是那時候,就種下要跟爸媽一起打拚的想法。

在華人100裡跟導師的對談發現,我就是個企業家二代,不是創二代、1.5代。我目前的成就,也是家族累積來的。我現在會很驕傲地說,「我是簡奕雯,二代接班,在固鋼興業有限公司,把世界各地好東西引進台灣,讓人做菜變簡單!」

(作者簡奕雯為政大經濟系畢業,固鋼興業有限公司總經理,三寶媽,20歲開始吃素,30歲前背包旅行約40國,生活上關心兒童性侵防治,工作上希望能照顧更多的員工,讓大家做菜變輕鬆簡單,把世界各地的好東西引進台灣。)

此文同步刊登在獨立評論@天下
2021-06-29T06:45:5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