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你,還在羨慕別人嗎?
2020-08-20
by Dean / 華人領袖一百第一屆學生

我很幸運,家人在我買下人生第一間房的時候,鼎力協助了我的頭期款,讓我只需要負擔未來30年的房貸支出。但是,如果沒有家人的協助,30年華的大家還是要硬著頭皮買房,一起撐住台灣的房市泡沫嗎?
「三十而立」這句話似乎告訴甫跨入30歲大關的我們,需要在人生上有一些成長與改變,立身、立業、立家的門檻也由此而生。而「有土斯有財」這個觀念確實深植在華人數千年來的文化裡,也因此擁有自己的房子變成了「成家立業」的條件之一。在台灣,平均每年約有30萬筆不動產交易,每天有超過新台幣40億元的房貸需求,房價所得比在20年間從4左右翻倍到近乎9,台北市更從6飆升到14──根據國際定義,房價所得比超過5就是「極度無法負擔」!這樣的房價水準,讓準備成家立業的我們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舉個例子,我爸在30年前買房的時候,一坪只要5萬元。但是30年後的今天,同個區域的房價已來到一坪將近30萬元,30年內的漲幅整整6倍。反觀同個時間台灣的薪資所得成長,連2倍都沒有,一來一往之間,買房的負擔之大可想而知。
買房不買房,回歸到你對人生的期望
可是,買房真的是成家立業的必要條件嗎?還是租房子也行呢?不只30年華的我們有這樣的疑問,連20幾歲的大學生也問過我這個問題。
老實說,買房與租房的選擇真的是大哉問,而且雙方的立論都很有道理。我認為,買房或租房都能達到「房子是用來居住」的目的,端看自己心裡追求的目標是什麼,或未來想經歷怎樣的生活條件。而且近年來台灣政府日益重視租屋市場,逐步推出政策牛肉來健全這個長期被忽略的需求,再加上其他高齡化先進國家的借鏡,我相信未來政府也會有完善的政策與方針照顧好高齡長者的居住需求。
不過,我要說,選擇買房這條路,會帶來非常不同的人生體驗。
以我自己的經歷,當初下定決心買房後,迎面而來的就是每個月有一大部分的收入必須往房貸帳戶裡送,有點像強迫儲蓄,原本可以從心所欲的事情,都必須開始精打細算,同時強迫自己除了節流之外,還要學習如何開源。對我來說購屋前後的生活心態確實有很大的不同,覺得自己的肩上突然揹了一個長期的負擔,而這個負擔也讓我有所成長──對自己負責。但是,我從來不認為這些成長必須透過買房來達成,強迫儲蓄有很多方法可以做到。
我也認識一些選擇租屋的朋友,用相對輕鬆很多的成本,達到「居住」的目的。他們可以每兩三年就換個地方住,同時也換個心情。他們在工作上非常有成就,對生活不馬虎,投資理財也很有心得,更重要的是還有更多餘裕認真地體驗人生,過得充實自在,旅遊、美食、興趣樣樣不缺。老實說,其實有些時候我也滿羨慕這樣的生活。
言歸正傳,只要不是想要在除了自住之外,順道投資房地產,期待增值後的獲利了結,若單純以居住需求而言,確實不必然要選擇買房。反過來說,搭著房價高漲的順風車賺錢,真的合適嗎?或是更高尚地問,這對台灣社會有幫助嗎?
為了房市透明化與居住正義努力
在政治大學地政學系4年的薰陶,房地產投機行為被視為台灣房市的毒瘤,「居住正義」儼然成為我心裡的一部份。這也是我當時離開全球最大商用不動產顧問公司,加入好時價創始團隊的原因之一。比起替大財團、大企業評估投資案,分析哪個地區適合開發、哪種業態組合的投資報酬率最高,為台灣的居住正義貢獻心力,才更吸引我。
台灣的房市問題有目共睹,儘管政府在2012年推出實價登錄制度,確實提升了房市透明程度,但整體制度的設計還是有其侷限。所以,彌補這個系統的不足,成了我們努力的目標。
也因為這個初衷,在好時價團隊裡,我們深切想要提供更透明的房市資訊,讓國民能夠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判讀房市,自己掌握房市的話語權,同時解決現行實價登錄去識別化、非即時揭露的問題,甚至協助政府單位初步判斷虛報、謊報的申報案件,讓居住正義透過資訊透明化,一步一步落實到台灣社會。
在房市資訊透明化的努力過程中,我慶幸在華人領袖100的社群中結識了彭啟明老師。同樣是創業,彭老師也正在為台灣的氣象資訊透明化努力,他以過來人的經驗給了我許多建議。彭老師說,以數據為導向的團隊,需要面向世界,找到能夠規模化、國際化的商業模式,把團隊的格局及視角提升到全球等級,輸出技術到其他有相同議題(或痛點)的國家,解決這個世界共同存在的問題,避免把自己侷限在台灣市場,才能最大地發揮團隊的價值。
確實,「居住」這個議題在全世界都有,畢竟食衣住行育樂是人的基本權利,而且還有很多國家的資訊透明程度遠低於台灣。我也期待以後我們的經驗,可以協助其他國家健全不動產市場,用透明的資訊達到經濟學上的效率。
我更期望,在台灣的房市資訊透明化後,未來無數的30年華台灣人,都能夠找到而立之年在買房與租房之間,最適合自己也最明智的選擇!
(作者丁肇毅Dean為好時價House+®產品總監、都市更新推動師、Jumpstart Pro第六屆校友、華人領袖100第一屆導生,畢業於政大地政系,曾任職於Fortune 500的商用不動產顧問公司,熟悉台灣的不動產市場,努力朝向居住正義的理想前進。)